袁绍的势力非常强盛,他为什么没有将汉朝皇帝放在自己身边?

  袁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王允被杀,长安再一次陷于混乱。几经磨难,汉献帝摆脱了这些人的控制,向东准备返回洛阳。这时,天下有权势的诸侯面临着一个抉择,要不要将皇帝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当时,势力强盛名气最大的袁绍也商量过迎接天子一事,但是最后却主动放弃了,就这样皇帝被曹操接了过去。那么,袁绍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呢?

image.png

  袁绍集团内部意见不统一

  当汉帝还在流浪途中时,沮授对袁绍说:“将军累世为朝廷辅臣,世代忠义。现如今朝廷流离失所,宗庙残破损毁,再看各个州郡
,虽然对外打着起义兵的旗号,内心却是相互吞并,没有一个担忧社稷的兴亡体恤百姓。况且如今我们这儿大致安定下来,兵力强盛,士民亲附,这个时候向西把天子迎来,把邺城作为皇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又有谁能抵抗呢?”袁绍打算按照沮授的计策实行,却遭到了郭图、淳于琼的反对。郭图说:“汉室衰败,这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今天想再把它兴盛起来,不是一件很难是事情吗?况且如今群雄并起,各个占据着州郡,各自拥兵,动辄都是上万,正像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一样,谁先得到谁就是王者。现在将天子迎接而来,动辄请示听诏,听从则权力小了,不听就是抗命,这不是一个好计策。”沮授再争辩说:“今天迎接天子,既是得道义,又是和事宜。如果不及早采取行动,恐怕必定有人会抢在前面。权衡利弊不能失去大好时机,成功在于快速行动,愿将军尽早定计。”袁绍最终没有采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郭图劝说袁绍迎天子建都邺城,袁绍没有答应。不管那一说,袁绍集团上层意见不统一是肯定的。

  刘协当皇帝不是袁绍的本意

  史书大多有这样一句话:“天子之立非绍意”,这是什么意思呢?董卓独揽朝廷大权后,想废掉皇帝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当皇帝。董卓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得到一个贤明之人,每每想起灵帝来,就让人非常的愤怒。”于是说出来想另立的打算。袁绍说:“现如今的皇上年轻,并没有什么过错宣扬于天下。如果你违背礼制一意孤行,废嫡立庶,恐怕众大臣不会拥护你。”董卓说:“你小子敢这样!天下的事情,难道不是我说了算吗?我想这样,谁敢不服从于我!”见董卓发怒,袁绍恐怕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应付董卓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想回家和太傅商量一下。”袁绍的叔叔袁隗当时任太傅,所以用这句话来应付董卓。董卓又说:“刘氏的这个种不能再留下。”袁绍也大声说:“天下强健者,难道只有董公你一个人吗!”然后横刀给董卓作揖。董卓一时想不到袁绍会这样,竟然让袁绍走了。而袁绍害怕董卓迫害,逃亡去了冀州。事后不久,董卓果然将皇帝刘辨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image.png

  这就是说,不管袁绍当初真心是为了国家,坚持了正义,针对的完全是董卓,但刘协能够成为皇帝,并不是袁绍的本意,相反,刘协成为皇帝,袁绍还是反对的。如今把这样一个皇帝迎接到自己身边,袁绍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至于后来他看到曹操使用这个皇帝得大于失,那确确实实是后来的事,在是否迎接时,他确实心里别扭。

  袁绍野心太过急切

  当然,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是固定的,就是曾孙辈的人当了皇帝,你也得跪下来拜他,所以,一个臣子是不应该心里有什么不舒服或者别扭的。问题是这时候的袁绍不一样,他觉得自己已经兵强马壮,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况且汉家天下衰落,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天下即将到他的手里了。曹操把皇帝迎接到许县后,紧接着收复了河南,关中的诸侯也都表示归附朝廷,袁绍感觉到了种种威胁,想让曹操迁都鄄城,说这样可以离自己近一点,遭到了曹操的拒绝。曹操以朝廷的名义给了袁绍一个太尉,袁绍觉得在曹操之下是一种耻辱,非常愤怒,说:“难道曹操忘记了我数次救他的恩情,现在以天子的名义来命令我吗?”曹操现时还不能和袁绍撕破脸,将大将军一职让给了袁绍。再不久,袁绍打败了公孙瓒,野心进一步表露,对朝廷的上贡也逐渐稀少。袁绍私下里对主簿耿苞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那意思就是说,汉朝的命数已经完全到头了,袁氏是黄胤,黄胤代替赤德,这是上天的意志,我应该顺应上天的意志,替代汉朝为皇帝。袁绍让耿苞到将军官吏中散布这个消息。很多人议论认为,耿苞这是狂妄至极,妖言惑众,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是该杀的,袁绍见人心仍然在汉,就将耿苞杀了以撇清自己。

  所以说,袁绍没有将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既有他政治上的短视,也有他野心扩张的盘算。只不过,能力的不足,眼光的短浅,不足以支撑他的这个野心实现罢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