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杀毛文龙后,给明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毛文龙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起袁崇焕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抗金名将(后金),做到大明蓟辽督师的位置,此人曾长期镇守在山海关外的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其在任期间继续加固了明朝关外的“关宁锦防线”,并成功阻止了努尔哈赤和其子皇太极父子两代人企图通过他的防区南下山海关的目的。在他的经营下“关宁锦防线”几乎坚不可摧,后金只能绕道蒙古才能进入关内。在袁崇焕的苦心经营下也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这些战绩使其成为明朝晚期守卫边疆的重要人物。
但此人曾经杀害过一个名叫毛文龙的人,这间接导致了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后果,这种后果甚至是袁崇焕自己都无法料到。毛文龙的死最终也给明朝留下了祸患,而和明朝为敌的清朝却最终笑到了最后。那么,这个毛文龙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死到底给明朝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呢?
提到毛文龙这个人,他原本就是驻守在明朝关外辽东李成梁帐下的官军,做过领兵的百户后来又升任千总。可以说他是行伍出身是有带兵打仗经验的,此人也在明朝末年那个动荡的时局下被封为总兵,辽东失陷后毛文龙被赐予尚方宝剑,并在皮岛设立军镇——东江镇。这里离朝鲜几乎近在咫尺,离后金也非常近。
由于皮岛东江镇就在后金的后方,因此在后金和大明争锋时,毛文龙的存在有效的牵制了皇太极的作战力量,并屡次率军登陆进攻后金各地颇有成效。
但最终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杀害,原因是此人做事浮夸、索饷过多、为人骄恣,而最重要的是袁崇焕认为毛文龙拥兵自重、孤悬海外却没有起到任何牵制后金的作用,也就是袁崇焕本人说的“不作为”。那么此人死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能使置身事外的清朝笑到了最后?
因为在毛文龙的部下中有两个人非常重要,此二人在毛文龙被杀之后,只好投奔了孙元化,在1631年两人又在登莱地区发动兵变,前后持续了5个多月,最终在关宁铁骑的镇压下,他们过海投降了皇太极。二人的到来让皇太极大为欣喜,并给予高官厚禄,极力拉拢。此二人也不负皇太极众望,在归顺不久就帮助皇太极南征北战,攻克了辽东半岛南部的旅顺城。那么他们是谁呢?
他们就是后来被皇太极封为王爵的——孔有德和耿仲明。如果了解《鹿鼎记》的朋友也许对此二人名字是非常熟悉的。
明朝的损失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那就是袁崇焕在杀死毛文龙以后,一方面皮岛无法再起到牵制后金后方的作用,这让后金精锐的八旗铁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入关宁锦防线一带进行大砍大杀。有人说那朝鲜不是更可以起到牵制的作用吗?为何要单单靠一个小岛来牵制呢?
这是因为朝鲜虽然和明朝交好,但是前后两次被八旗兵的入侵,使朝鲜已经没有力量和勇气和清朝作对了。而皮岛虽小却是在海上,后金铁骑虽强却无法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对其进行攻伐,因此皮岛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不可小看。
另一方面,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叛逃和归降,是在毛文龙被杀之后的,这些人虽然蛮横、粗野,但对毛文龙是非常服气的。
皇太极大喜过望
可毛文龙的死使此二人再也无人能够节制,最终发动叛乱在失败后投降了皇太极,他们的到来不仅使皇太极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火炮技术,还得到了能征善战的将领。后来尚可喜也投降皇太极,此三人在明亡清兴这段时间里为清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自立为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加封百官的同时也封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为王,当时称为“三顺王”。在这以后三个汉人王爷跟随清廷南征北战、久经沙场,效尽犬马之劳,在和明朝作战中成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作战力量。
就这样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袁崇焕杀害毛文龙这件事,也就不至于会给后来的明清局势带来如此多的变数,毛文龙死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给明朝惹下了一个烂摊子,而清朝却笑到了最后。那么对于这个结果,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