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营使司是怎么样的官职?刚建立不久就被裁撤了的机构
你真的了解御营使司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建炎元年,置御营司,以宰相为之使,仍以执政官兼副使……初以总齐行在军中之政……四年,诏自今宰相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
1127年,南宋的禁军编制名存实亡,所以朝廷开设了御营使司,以此作为统辖东南各军事编制的核心机构。与此前的禁军一样,御营使司亦为皇帝直辖,受御营使司统属的军队统称为御营军。
在御营使司设立之初,御营军同样被划分为“五军”,即: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到了1228年,由于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所以原本的五军被改编为三军,为御营副使军、御前左军及御前右军。
虽然在三军之外,仍保留了部分御营使司五军,但兵员的数量已经相当稀少,无法成为主力军。1229年,御前军被改编为神武军,御营军则改编为神武副军。这一年御营使司的编制被撤销,原本的御营军归枢密院统辖。
南宋时期的国家形式比较特殊,南宋王朝面临极其严重的外患。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并不稳定,在这种特殊局面里王朝不得不设立御营使司,以崭新的统兵机构制衡枢密院,以此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御营使司成立的背景。
时间回到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围困开封府。时任康王的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禁军北上开封勤王。不过,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所以康王不敢与金兵正面对垒,只得辗转到北京大名府。随后出于战术需要,康王又逃向东平府。紧接着,便发生了金人掳掠二帝北上的历史事件,北宋王朝宣布灭亡。
国祚面临空前的危机,此时背负着正统宿命的亲王仅剩康王赵构一人。国家社稷处于危亡之秋,赵构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1127年,已有超过八万名豪杰、群盗加入到赵构的军队里,各地被打乱了编制的官兵亦闻讯而至。靠这些主动投效的兵力,赵构得以于同年五月来到南京应天府,宣布继承大统,延续了宋代的国祚。
只不过,此时的宋统虽然被保存下来,但南宋的国土面积还不到北宋的一半。赵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所要考虑的问题已不只是如何建立政权,而是重整故地,组建军事、政治机构等。对于宋高宗来说,这一切就像是回到了宋太祖开国时一样,而此时王朝面临的情况比五代之末更加凶险。
金国人的侵略不但瓦解了北宋王朝,还直接破坏了原有的军事体制。当时的枢密院乃至三衙的统兵体制已名存实亡。南宋王朝兴建未久,且处境岌岌可危,朝廷没有精力和时间恢复北宋时期的军事体制,所以枢密院及三衙一度荒废。
归顺宋高宗的军队,有一半是乱世之中揭竿而起的流寇豪强,另一半则是被打散了编制的官兵,所以必须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确保军队的稳定。“皆在行朝,不相统一,于是始置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御营使一员或两员,以宰相兼;副使一员,以执政兼;参赞军事,以从官兼;提举事务,以大将兼。”
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御营司使的权力是相当大的,他们的地位等同于此前的枢密使,且大多兼任宰相。即便是御营司副使,也往往兼任宰执。不论是御营司使还是御营司副使,都有一定的行政权。反观北宋时期中书省与三衙之间互不相知的情况,御营司的成立无疑改善了这种弊政。
况且,当时的南宋朝廷时刻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几乎没有一个稳固的区域能让君臣安心处理朝政。所以,“援景德幸擅渊之例”实乃大势所趋。御营司的建立,保障了国君行政期间的安全。
不过,御营司的成立只是一时之选,并不符合宋王朝的发展基调。
宋代皇帝重文轻武乃宋太祖时期就已确定的方针,类似御营司这种手握军政双权的机构会对君主集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以至于,在确保了王朝复立初期的稳定之后,枢密院制恢复,御营司及御营使便顺理成章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