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红薯传入中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爱?
发布日期:2022年7月30日
120次浏览
现在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与崇祯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明末处于小冰河世纪,环境恶劣导致粮食无法满足社会底层人民的需要,最终引起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玉米与红薯传入中国之后,为何能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欢?
玉米与红薯在明朝时就已经传入了中国,明代农学家徐光在其著作《农政全书》就对红薯的缘由有着详细记载,而玉米则比红薯更早传入中国,根据明代的县志记载,玉米是在1531年传到广西一带。在当时,高产的粮食并不多,江南主要盛产水稻,而北方却因为干燥的气候条件,一直都没有什么农作物适合种植。
直到红薯经由福建商人陈振龙从吕宋岛带到福建,将其献给了福建巡抚,在种植之后发现产量非常高,亩产能达到上千斤,足够养活一家人了,而玉米在产量这一方面也同样不逊色于红薯。古时候的人们主要以五谷作为主食,分别是稻、黍、稷、麦、菽,但这几种农作物对生长的环境都要求极高,稍微碰上个旱灾或洪涝,那就意味着百姓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现实,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老百姓将赋税缴纳之后,余下的粮食也只够生活而已。
但玉米和红薯就不一样了,它就跟农村的孩子起名字一样,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容易养活。像红薯和玉米这种既耐寒又耐旱的农作物,百姓只需在适宜的时节将它们种在地里就行,不用像水稻那样浇灌大量的水。
明朝末年在经过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之后,中国的人口就急剧下降,然而红薯与玉米在全国普及之后,清朝初期的人口从不到一亿迅速增长至1.5亿人,当时的皇帝看到这种情况无疑是喜悦的,清朝更是凭借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政治清明使得人口最后达到了三亿人的恐怖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