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信相比,萧何的一生有什么优势?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个难得的人才。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人说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大多数只是看到了韩信的故事,而忽略了萧何这样的人才。如果真正走进历史,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萧何的一生。会发现韩信这样的人才天底下尽是,但像萧何这样的人,千百年来难出一个。

  汉祖肇炎图,三杰咸辅翼

  萧何出生于公元前257年,去世于公元前193年,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萧何在故事的一开始,是秦朝时期的官吏。身份地位要比刘邦更高一级,相当于是刘邦的上司。因为他所担任的职位是主吏掾,但后来萧何慢慢归顺于刘邦。并辅佐刘邦起义,在攻克咸阳之后,萧何又大改文化制度,推行了郡县户口制度,对日后集团制定新政策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随着刘邦队伍慢慢扩大,团队内部的体系化越来越完善时,人们急需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制度,这时候就应运而生一个宰相的职务。刘邦并没有考虑其他人选,首推萧何。这时候的萧何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家庭的管家,发展军团内部的生产刚需,然后巩固团队的稳定性,做好支援一线的所有工作。

  而后萧何又推崇黄老之术,给了百姓们一个与民调休的机会。然后到了刘邦老年时期,萧何又做了一个重要的举措,那就是帮助刘邦铲除了很多异姓王。在众多异姓王当中就有一个人,他是后人心中的遗憾——韩信。铲除了韩信,无疑是萧何最后一次帮助刘邦巩固西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到底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将韩信赶下了历史舞台的罪人?还是密切关注着大局体的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要贡献的伟人呢?答案自然是后者。且看萧何身上的这三大优势,就足以见得萧何牺牲了韩信,并不是他的罪过。

  功成及酬赏,相国独第一

  萧何有大局观,具有很好的市场调研意识。当刘邦的起义大军杀进了咸阳城之后,所有人看到了都城的繁华,将士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私心,想要在这里荣华富贵一生,再也不想行军打仗了。

  于是,刘邦的队伍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烧杀抢掠,只为满足私心。刘邦这时候也没有认知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人在看到一些自己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巨大诱惑时,往往不会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会沉溺于此。刘邦在开始时也是沉溺于秦宫里的一切美好,这里有美女如云的景象,更有奇珍异宝无数。

image.png

  但这时候萧何在干些什么呢?萧何大惊不妙,如果所有的将士们全部都被美好的景象麻木了,那么士气必将大乱。面对强大的项羽军团必将以败局做收尾,然后萧何赶紧下令,派遣将士们去收集秦宫收藏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囊括了国家的历史、各地方的户口信息、甚至是哪个地方的地势更为险要、哪个地方更加的平缓利于作战、哪个地方的粮食更充足、哪个地方的水源更加有优势等等。这些信息全部被萧何找人分门别类地去收拾起来,然后划分好,最后统一经萧何管理。

  谁能够在遇到自己一生从未见过的荣华富贵面前,克制住自己的私心?还能以大局为重去调查对团队有利的信息?萧何就是这样一位在大局面前不乱阵脚的人,可以说刘邦能够遇到萧何这样的辅助,是多么的有幸。

  再看韩信和萧何做对比。韩信这个人身上的确有很多的优势,其中带兵打仗这方面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将才之选。但是韩信这样的优秀之将和萧何在一起真的有可对比的地方吗?是没有的,韩信的丰功伟绩在萧何面前对比一看就太过于渺小了。

  像韩信这样的带兵打仗之人,历史上数之不尽,但像萧何这样能够在巨大诱惑面前稳住阵脚,而且能够以大局观的角度出发,去想着团队未来发展的规划,中国历史上的确找不出几个人来。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

  再看萧河身上的第二大优势,他能帮助领导扩充智囊团。当时刘邦先一步入关,项羽这时候火急火燎地赶到关中,赶紧将刘邦一脚踢开。这时候刘邦自然心里很不愿意面对项羽,将自己等人赶往了巴蜀等地进行汉封,今天窝了一肚子火,并且立誓要和项羽争一个高低。萧何站出来说要劝诫刘邦,不如先听项羽的话,到巴蜀等地休养生息,扩充智囊团。

  刘邦这时候就问萧何,有什么人可以推荐?这时候韩信就登场了。韩信作为萧何推荐的名人之一,率军打仗创造了不朽的佳话。但人们也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引荐之人,萧何具有中枢作用。

image.png

  但话又说回来,刘邦重用韩信。韩信为刘邦打下三分之二的国土,这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其实有一个细节大家是不能够忽略的。那就是萧何凭什么认为韩信就是可以为这个军队带来伟大贡献的人呢?根据《史记》记载,萧何仅仅只是和韩信在平日里多说了几句话,就认定了韩信是一个有带兵打仗才能的人。

  这样的说辞明显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司马迁对于萧何和韩信之间的过往描写得太过于轻描淡写。韩信在项羽身边时也仅是一个大头兵,辞去了在项羽那边的官职投奔了刘邦,在刘邦身边当了一个都尉。

  且看那时候的萧何刚刚陪伴着刘邦从富丽堂皇的关中离开,就在所有的后勤工作都被刘邦交给了萧何的时候,萧何这时候需要一个助手。所以他需要多方面打听,才能够从中优先选择能够辅助自己的人才。

  所以萧何愿意去做韩信的伯乐,很有可能是因为韩信在都尉这个工作中表现得更加优异,这才让急于找到人才辅助自己的萧何看到了韩信身上的光芒。做了多项资料调查之后,他这才认准了韩信。

  而并非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仅仅只是通过几句简单的交流,就辨别了韩信是个人才。那时候的韩信没有率兵打仗,一无战功,二无人气,何来光芒一说呢?只有真材实料的业绩才能够打动萧何。

  如此看来,萧何定当并不单单只是一个能识人用人的好管家,更是一个善于为领导分析市场情况,能做好信息调查的一位好助手。

  除此之外,萧何还能够替领导去考虑领导无法考虑到的事情。当时刘邦前去迎战项羽,坐镇关东的人就是大管家萧何。萧何看到咸阳城是满目苍夷,因为项羽在离开关中之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这里名不聊生,别说之前的富丽堂皇了,就连最基本的民生设施都已经灰飞烟灭了,然后萧何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安抚百姓,恢复当地的经济发展。

image.png

  百姓们的情绪被安抚了之后,农业发展才能够慢慢稳定下来。获得了民心之后,萧何实施了第二步计划,那就是开始征兵买马。然后不断地扩大士兵的阵仗,同时还能够筹到更多的粮饷。

  那时候的刘邦在前线打仗打得也是非常吃力,但凡这时候萧何起兵造反,他敢拼一拼,成为关中王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萧何并没有这么做,可见其忠诚。

  高帝功臣总功狗,汉家无爵赏萧张

  再说萧何身上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懂得明哲保身。这必须还要拿到韩信出来举例,韩信在西汉政权建立之后被封王,但是这里的王并不是一个荣誉,而是被列为了异姓王。为了巩固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刘邦也是绞尽脑汁。所以这时候刘邦就邀请了萧何,来帮助自己达成这一政治愿望。

  萧何为了辅助刘邦铲除异姓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铲除韩信。这里就引来后人们无数抨击,觉得萧何太过分,怎么可以将历史上的功臣韩信谋杀呢?

  且看韩信的后半节故事,韩信先是被封为王,而后有人举报韩信功高盖主有了叛乱之心,刘邦顺势夺取了韩信的兵权,被削了权之后的韩信还没有收住自己的气焰,依然拿捏着异姓王的身份不放。这时候萧何献计将韩信引入后宫,最后在吕后出面派人绞杀的情况下,韩信遗憾退出历史舞台。

  谋杀韩信成功之后,萧何从最开始被加封两千侯的封赏水平,一路追封到五千侯的层次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邦对于萧何帮助自己铲除异姓王的贡献都看在眼里,并且施加了更多的恩宠。

image.png

  但是萧何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将自己所有的身家财富捐献了出来,只为了明哲保身。所以萧何的结局比起韩信来要偏喜剧一些,受后世人的尊敬程度虽然比韩信小,但这样的萧何往往赢得更漂亮。用后世的骂名保住了家族世世代代的繁荣昌盛,不可不畏是大智若愚。

  结语

  能像萧何活得这么明白的、有大局观的发展规划、用市场信息分析做数据加以观点的说服力,难不被领导所重用。但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西汉历史有着伟大贡献的功臣,却因帮助刘邦铲除了异姓王韩信而戴上了罪人的标签,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