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亲自赐封的怡亲王怎么后来被废了?

  雍正亲自赐封的怡亲王怎么后来被废了?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一共出现过十二位铁帽子王,康熙帝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是第九个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胤祥之所以可以封铁帽子王,除了他跟雍正帝关系非常亲密之后,更为重要是的,胤祥还是雍正帝的盟友和好帮手。

  因为章佳氏死得比较早,所以胤祥就被交给雍正帝的母亲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因此跟雍正帝从小生活在一起,两人建立了身后的额感情。据说,雍正帝和胤祥趣味相投,雍正帝对胤祥比对自己的亲弟弟胤褆还要好,甚至还亲自教过他算学。

  (胤禛)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胤祥)算学,日事讨论。

  胤祥在成年之后,是康熙帝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从胤祥十二岁开始,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这十年时间里,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而胤祥的表现也很好,他非常有学识,办事能力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他品格良好,对功名利禄非常淡薄,而且毫无争夺太子之位之心。

  事实上,胤祥知道自己的母族太弱小,所以他大一开始就没准备争夺太子之位,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在九子夺嫡之中,只是一心支持太子党和胤禛的主要原因之一。

  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后,胤祥受到波及,而且被圈禁,但他被圈禁的时间并不是电视剧中所说的十年,其实只有一年左右;而且他被圈禁的理由,也不是康熙帝让胤祥免于在夺嫡风波中受到波及,从而让其未来辅佐雍正帝。

image.png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九子夺嫡之中,胤祥的功劳确实很大,他先是跟雍正帝一起支持胤礽,但在胤礽确定无缘太子之位之后,雍正帝的想法随即也发生改变,而且影响到了胤祥,胤祥也开始协助雍正帝争夺皇位。

  而胤祥虽然在此之前从未参与过朝政,但他的表现却大大超出雍正帝的预期,他识人明达,手段老练,遇事果决,很快就稳定了朝政,而且还有力遏制了八爷党的势头。

  雍正帝志在消除康熙帝时期的弊政,比如说整顿官场,推行新政,稳定边疆,而这些事基本上都是靠胤祥去推进的。所以说,胤祥为了雍正帝干了不少事,而且还都干得非常不错,他也因此成为雍正帝最为倚重的大臣,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也逐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比如说,雍正帝曾在胤祥和硕怡亲王的爵位之外,另外赏给他一个郡王爵位,让他指定一个儿子继承。但胤祥为人谦虚谨慎,也不敢恃宠而骄,所以他没有接受雍正帝给个这个郡王爵位。

  事实上,胤祥是何其聪明的人,一家两王这种事在清朝历史上不多见,树大则招风,一个铁帽子王就够了,再多个郡王,其他人还不死死盯着你。

  再比如说,雍正帝给胤祥的俸银和仪仗队,都是大大超出他爵位应有规格的,而且比其他王都要高,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胤祥特殊的地位;雍正帝还曾在自己的万年吉地旁边选一块风水宝地赏赐给胤祥,雍正帝的用意其实很明确,那就是让胤祥死后跟自己葬在一起,不过这是有违祖制的,而胤祥最后也没有接受。

  整个雍正时期,胤祥都被雍正帝格外倚重,但胤祥也因此背上了很大的包袱,他管的事太多,压力也太大,再加上他本人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到雍正八年的时候,胤祥就因为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

  胤祥死后,雍正帝悲痛欲绝,他不但失去了一个好兄弟,而且失去了一个好帮手。为了表彰胤祥的杰出贡献,雍正帝给他上谥号为贤,另外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他的谥号之前,并让他配享太庙。

  与此同时,雍正帝还下旨让胤祥的第七子弘晓继承了和硕怡亲王爵位,而且雍正帝还在圣旨中说,凡是我给我弟弟胤祥的恩典,我的子孙后代都不得有任意减少。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雍正帝这个圣旨算是定下基调了,那就是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将永远存在,而且待遇跟第一代怡亲王胤祥是一样的,甚至更多,可见雍正帝对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

  不过,在雍正帝时期,和硕怡亲王虽然也是世袭罔替的王爵,但那时候其实没有制定铁帽子王制度。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借给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的机会,才最终将铁帽子王制度给定了下来,当时一共有九位铁帽子王产生,他们分别是:

  六位和硕亲王: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硕怡亲王胤祥;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这其中除了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外,其他八王都是清朝开国之初有战功的皇室宗亲。不过在清朝中后期,又封了三位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道光第六子和硕恭亲王奕訢,道光第七子和硕醇亲王奕譞,乾隆帝的曾孙和硕庆亲王奕劻。加上前面九个王,一共是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铁帽子王不可撤销,但并不代表担任铁帽子王的人不可以撤换。在清朝历史上,被夺去铁,铁帽子王爵位并改由其他人担任的大有人在,但被直接废黜铁帽子王,也只有和硕怡亲王一家。

  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和硕怡亲王一共传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不算追封的),但慈禧曾将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给废掉,一直到同治三年才重新恢复,这是怎么回事呢?

  1825年(道光五年),胤祥的五世孙载垣继承了父亲奕勋怡亲王的爵位,也就是第六代怡亲王。

image.png

  因为胤祥与雍正帝关系极好的原因,所以历代怡亲王都跟皇帝的关系不错,而且也都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道光皇帝去世的时候,载垣成为顾命大臣,辅佐继位的咸丰皇帝处理朝政,后来也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极大赏识。咸丰十年,载垣曾作为钦差大臣与英法联军谈判,后跟随咸丰皇帝到承德避难。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去世,任命载垣,肃顺,端华封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大顾命大臣。除此之外,咸丰皇帝在死前还曾赏赐给慈安和慈禧两枚御赏和同道堂印章,代替年幼的同治皇帝行使皇权。

  咸丰皇帝的安排其实是考虑很周全的,他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势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慈禧的野心是在太大,而顾命大臣之也都不是善茬,结果他的安排就成为了双方争权夺势的导火索。

  不过,当时在热河行宫都是八大顾命大臣的势力,所以慈禧就联合被咸丰皇帝疏远的铁帽子王和硕恭亲王奕䜣,利用他在北京积极谋划,然后在咸丰皇帝灵柩返京的时候发动政变,将八大顾命大臣给逮捕了。

  在八大顾命大臣之中,除了载垣之外,还有郑亲王端华是铁帽子王,所以慈禧就赐此二人自尽;肃顺因为是权臣,是八大顾命大臣之首,所以慈禧就将其处斩;其余众人都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保住了一条命,或被流放,或被撤职。

  事实上,载垣虽然不是八大顾命大臣之后,但因为他是怡亲王,又是道光和咸丰两任皇帝的顾命大臣,他位高权重,在朝廷和宗室中的影响力极大,所以慈禧最忌惮他,这才决定将其杀掉,并废掉怡亲王这个爵位,以免留下任何隐患。

  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载垣去世之后,和硕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就暂时消失了。不过到同治三年的时候,由于慈禧已经站稳脚跟,没有人再威胁到她的地位,再加上她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杜绝其他人指责她违背雍正帝不得擅自减少对怡亲王恩典的意愿,所以她就恢复了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并下令由载垣的族弟载敦承袭。

  载敦是胤祥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孙,1825年出生,1890年去世。

  载敦去世后,他的长子溥静承袭怡亲王爵位,不过溥静在1900年时候因为支持义和拳抗击洋人,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被慈禧以“纵庇拳匪启衅”的罪名革去了他的官职和封爵,由毓麒承袭爵位。

  毓麒是载敦第二子溥耀的长子,1902年承袭怡亲王爵位,他当时只有两岁,所以还没等他长大成人,大清朝就灭亡了,他因此成为末代怡亲王,1948年去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