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隆科多十分厚爱与仰仗,为什么他最后会被圈禁至死?

  隆科多的故事,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在此之前表现极为调的雍正,“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而雍正之所以能够在最后时刻力压其他皇子,实现“弯道超车”,有一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雍正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首功之臣”,这个人便是隆科多。

  登基之后的雍正,给了隆科多极尽的封赏与极高的殊荣,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面对雍正皇帝的厚爱和仰仗,隆科多也就此开始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以至于言语间还带有着对于雍正本人的不屑与轻视,而这也最终导致了他被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以圈禁至死的结局凄惨收场。

image.png

  康熙去世,隆科多成为扶保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隆科多,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子,他的亲姑姑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而他的两位姐姐,也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即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在康熙朝晚年的时候非常受康熙宠爱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所以,隆科多既是康熙皇帝的表兄弟,又是他的小舅子。

  凭借着与康熙皇帝极为紧密的亲缘关系,以及父亲佟国维、伯父佟国纲乃至整个佟佳氏家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隆科多本应在官场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然而,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候,因为属下违法,隆科多受到了严重的牵连,进而被免除了包括銮仪使、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内的一切职务,只保留了一等侍卫的头衔。

  而也是这样的一次挫折和打击,仿佛打通了隆科多的“任督二脉”,使其迅速成长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揣测康熙皇帝内心想法的人,于是很快,隆科多便在“一废皇太子”期间,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可随之而来的便是皇子之间对于储君之位的激烈争夺,并且朝堂上也已然形成了依附于皇子的政治集团势力。而也正是因为皇子与朝臣之间的结党与联合,引发了康熙的巨大不满。

  隆科多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康熙的想法,于是在众位皇子之间保持了中立,一门心思的倒向康熙,表现出了对于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

  反观此时的整个佟佳氏家族,包括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纲之子、隆科多的堂兄、时任内大臣的鄂伦岱等人,全部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佟国维甚至还通过“以死相逼”的方式力保胤禩,但也遭到了康熙的严厉训斥。

  也正是因为如此,隆科多赢得了康熙皇帝对其的充分信任。

image.png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被勘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而这次案件的主犯托合齐也被康熙皇帝拿下问罪。

  于是,隆科多就此被康熙任命为九门提督,负责整个京城以及皇宫的卫戍工作。而九门提督这个职务,尽管不是隆科多一生之中所担任职务之中级别最高的,但这绝对是最为至关重要并且是最具历史影响力的一个职务,因为这与后来雍正的登基密切相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去世。

  根据《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十三日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趋召皇四子于南郊斋所。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皇十二子贝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是日戌刻,上崩。”

  由此可见,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并不在康熙身边,他是奉了康熙皇帝的旨意,正在天坛代其祭天,是康熙去世后的第二天上午,才来到的畅春园。而所有陪伴在其身边的人中,只有隆科多一人是朝臣,其余的皆为康熙皇子。

  在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下令关闭九门,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日之久,直至十一月二十日,雍正皇帝正式登基,这也随即引发了人们对于“雍正继位之谜”的猜想。

image.png

  雍正在康熙去世当晚接到消息,到第二天上午出现在畅春园,中间这十多个小时雍正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隆科多在京城实施戒严后,所有皇子全部被困在了畅春园,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与皇城,这期间他又做了什么;而在整个过程中,隆科多有没有与雍正会面,两个人到底商量了什么。这些都已经变得不得而知了。
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隆科多在这其中绝对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是所有除了康熙皇子外,唯一知道康熙对于皇位安排的人,另一方面,他身为九门提督,掌握着京城内数量最多、战力最强的武装力量。当然,雍正在登基后对于隆科多极尽的封赏,也充分说明了其在整个过程中的贡献与价值。

  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隆科多不仅能提供“法理”上的支持,更是提供了武力上的保护,这就使得雍正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而隆科多也就此成为了扶保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不过,在我看来,从康熙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特别是他命雍正前往天坛代其祭天这一举动来看,康熙确实是准备把皇位传给雍正的,而隆科多则是通过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有效的防备了其他皇子的反扑,最终帮助雍正顺利登基。

  雍正登基后,隆科多也开始他的“作死”之路。

  其实,在此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的隆科多,选择在最后时刻支持雍正,绝非偶然的。

  一方面,在所有康熙皇子中,他与雍正的关系无疑是最“亲”的。

  雍正出生的时候,由于其生母德妃乌雅氏级别太低,没有抚养皇子的资格,于是康熙皇帝是安排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而她正是隆科多的亲姐姐。不仅如此,康熙晚年的时候,将雍正之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带进宫中的时候,安排的是隆科多另外的一个姐姐,即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这样一来,佟佳氏家族就对雍正、乾隆这对父子两代帝王有着深厚的养育之恩,而从这层关系上来,雍正与隆科多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之其他康熙皇子,确实是最近的。

  而另一方面,支持雍正对于隆科多来说,无疑能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九子夺嫡”中,雍正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培植自己的党羽,因而政治支持势力非常的薄弱。反观以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为首的“八爷党”,那可谓是兵强马壮、势力庞大,除了一众康熙皇子外,包括胤禩嫡福晋的娘家安亲王岳乐家族、以阿灵阿为首的钮祜禄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首的叶赫那拉氏家族,都予以了重要支持,甚至是整个佟佳氏家族,除了隆科多以外,也几乎全部站在了胤禩、胤禵一边。隆科多在这些家族政治势力面前,必然会显得微不足道,其功劳也会被逐渐边缘化。所以只有选择势单力薄的雍正,才能使得自己攫取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image.png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选择了支持雍正,而雍正也在登基之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隆科多的感激与感谢之情,在公开场合完全不顾及帝王的威严,称其为“舅舅隆科多”,甚至在与自己的另外一位宠臣年羹尧的书信中,也对隆科多不断的加以称赞。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与此同时,隆科多就此袭承了自己父亲佟国维的一等公爵位,并且被雍正委以总理事务大臣的重任,之后又先后兼任了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以及《圣祖实录》和《大清会典》总裁官的职务,并被雍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毫不夸张的说,隆科多在朝堂上是仅次于雍正皇帝以及怡亲王胤祥般的存在,长期担任国家的“三把手”,他的权势和地位也就此达到了巅峰。

  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隆科多却也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首先,是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隆科多充分利用雍正皇帝对于他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形成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并以此广结党羽,大肆夸张自己的政治势力,弄得朝堂之上是乌烟瘴气。

  其次,就是贪污腐败,网罗财富。

  隆科多在这个时候是极为贪婪,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不仅是雍正皇帝本人,就连朝中其他朝臣也对此是颇为不满。

  再次,隆科多居功自傲,目无君主,而这也直接触碰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

  隆科多不止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时发挥的作用,甚至直接强调正是因为自己带兵进行武装拥立,雍正才得以继承皇位。更让雍正不满的是,隆科多非常频繁的将自己比作是“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无异于是在暗示雍正是就是刘阿斗。并且隆科多还多次当众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表示担忧,“暗示”雍正会“卸磨杀驴”: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为死期已至之时。”

  隆科多如此行径引发了雍正皇帝的极大愤怒,于是雍正在以“九十二条大罪”赐以年羹尧自尽后,便开始着手处理隆科多的问题,隆科多也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image.png

  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圈禁至死。

  从雍正二年(1724年)起,雍正开始有计划的削弱隆科多的职权和势力,包括雍正要求隆科多主动辞去九门提督的职务,与此同时雍正在开始在公开场合向朝臣表达了自己对于隆科多的不满情绪。

  随后,雍正借由与策妄阿拉布坦以及沙皇俄国的边境谈判,两度将隆科多调离北京,对隆科多进行彻查,并发动百官对隆科多进行弹劾。这其中,最先上疏弹劾隆科多的便是河南巡抚田文镜,而为田文镜提出弹劾意见,并且代田文镜写下密折奏章的便是历史上“真正的”邬思道。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正在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宗人府上疏弹劾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马上对隆科多采取了行动,直接在谈判地将隆科多锁拿回京,并给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圈禁在畅春园内。

  其实,雍正为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中,有不少纯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比如,雍正强调隆科多与年羹尧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原因就在于年羹尧将自己长子年熙过继给了隆科多,进而使得两人形成了亲缘关系。然而,事实的真相的,这是雍正希望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两位自己非常器重与抬爱的重臣能够和睦相处,才在其亲自主持下完成的过继。可如今却也成为了将隆科多治罪的理由,或许连隆科多自己都会觉得冤。

  再比如,朝中出现“佟选”,前提是雍正对于隆科多极度的信任,因而对于其提报的官员任免统统予以照准,而雍正本人甚至在进行人事安排的时候,也要主动争取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意见。而如今,却因为此将隆科多看成是把持朝政的乱臣贼子。
或许隆科多有着诸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毕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隆科多也不例外,而他也就此彻底倒台。

  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经过一年的圈禁,隆科多死于畅春园,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image.png

  历史上的雍正,给人的传统印象一直都是冷酷、绝情、杀伐果断,但实际上,雍正是一个“知恩图报”,同时也“施恩望报”的人。除了那些当年参与过“九子夺嫡”的政敌兄弟,其他的康熙皇子只要老实、安稳,都能够以善终收场,而愿意支持、帮助雍正的,也都被委以了重任,例如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以及十七阿哥胤礼,皆是如此。

  而至于隆科多,这位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雍正也在登基之初,对其乃至整个家族都进行了极尽的封赏,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真的不是隆科多自己居功自傲,主动选择了一条“作死”之路的话,结局必然不止于此。

  所以说,并不能只一味的强调雍正是在“兔死狗烹”、“卸磨杀驴”,隆科多自己的狂妄和自负,才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结局的最为根本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