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断案如神的狄仁杰,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通过清代《狄公案》和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等文艺作品的演绎,加上大量影视作品的传播,唐朝、武周朝名臣狄仁杰俨然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由一名政绩卓著的政治家变成了断案如神的侦探家。
但好看热闹的娱乐作品代替不了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一个正直仁义、才高识广、老成谋国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比较擅长和强势女人打交道的政治家,在高宗朝、武周朝发挥了稳定朝局、安定天下的重要作用。
大唐宰相狄仁杰
画家伯乐变祸为福。狄仁杰生于公元630年,是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他也是官宦子弟出身,自幼熟读诗书,后来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了汴州判佐。可没多久,血气方刚、秉公办事的狄仁杰就被人诬告了。多亏当时的大画家、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河南道黜陟使,负责审理他的案子。阎立本不仅弄清真相、为狄仁杰洗刷了冤屈,而且“伯乐识马”,推荐德才兼备的狄仁杰担任了并州都督府法曹。正是在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加强学习和历练,熟知掌握了吏治、兵刑等典章制度和运作技巧,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明察秋毫判案如神。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由并州都督府法曹升任大理寺丞。史书记载他在一年间断审积案17800起,而且无一人上诉鸣冤。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按全年无休算,他平均每天要正确判案49起。史书上记有判案数量,但没有断案细节的描述,所以这里面想象演绎的空间很大,很适合后世的艺术创作。按常理论,大理寺丞属于中央的司法官员,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复审判定下面报上来的案子,不太可能都到现场勘验破案,可以称为“神判”而非“神探”。但狄仁杰也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勘查破案经验,才能够对报上来的案子明察秋毫、明辨真伪。
正直善良舍生取义。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将要被派往遥远的西北地区执行公务,但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对他说:“你不能让年迈的母亲在万里之外为你担忧。”他主动晋见上司,请求代替郑崇质远行,这一行为感动了很多人。狄仁杰后来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下狱,有人让他做假证诬陷宰相杨执柔,说这样可以免死。狄仁杰气愤地说:“皇天在上,我狄仁杰绝不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说着就用头撞向柱子,血流满面,表现出了铮铮铁骨。
刚正不阿犯颜直谏。这点上狄仁杰和魏征很像,都是直肠子、硬脾气。唐高宗年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柏树,李治认为是大不敬,暴怒之下命令将其诛杀。狄仁杰坚持此罪不当死,应按照律法治罪。不管李治如何动怒,狄仁杰就是不松口,终于迫使李治改变了主意。左司郎中王本立是李治的亲信,经常恃宠胡作非为,朝廷上下都不敢说。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其罪行,请求交给司法部门审理。李治想包庇,狄仁杰坚定说到:“皇上如果想赦免王本立,就先把我扔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的忠贞之士做个警示!”王本立最终被定罪。狄仁杰任内史(中书令)时,武则天受番僧蛊惑,执意要到一偏远地观看安葬舍利(佛骨)。狄仁杰跪于马前拦阻说,天下之主不能去参拜外族之神,不能到有危险的地方去!执拗跋扈的武则天最后走到半道又回来了。
大周皇帝武则天
慧眼识人为国荐才。作为一名“神探”,狄仁杰观人识人还是很有一套的。有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举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阵子,她又让狄仁杰荐才,狄仁杰说:“我前面举荐过张柬之,您还没有用呢。”武则天说“已经提拔他了呀!”。狄仁杰说:“我推荐的人可以当宰相,不是一个司马。”在狄仁杰的力荐下,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后又升为宰相。张柬之在“神龙政变”中拥立李显复位,为匡复李唐天下作出了重大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敬晖、桓彦范、姚崇等数十位公正廉洁、干练有为的官员,他们后来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
唐朝宰相张柬之
以民为本为民请命。狄仁杰为官从政,历来秉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理念。他当宁州刺史时,爱惜民力,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百姓爱戴。朝廷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时,弹劾了大批官员,唯独到宁州后,告状的没有,颂扬刺史狄仁杰美德的人很多,郭翰深受触动。公元688年,狄仁杰担任江南巡抚使,针对当时江南各地祠庙泛滥的弊端,他向朝廷奏请焚毁了1700多所,减轻了江南民众的负担。越王李贞在豫州发动叛乱失败后,当地民众有六七百人受到株连要被处死。狄仁杰言辞恳切地为他们求情,终于使武则天改杀为流,百姓为狄仁杰立碑颂德。宰相张光辅率军平定李贞之乱,他和部下将士自恃功劳,大肆勒索,狄仁杰坚决拒绝,气愤地说:“我如能请来尚方宝剑,就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
危急关头从容应对。公元693年初,武则天的侄子、大周魏王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来俊臣手段狠毒,死在他酷刑下的官员很多。狄仁杰深知若要硬扛难逃一死,就利用当时法律中“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这一条款,果断承认:“反是实!”来俊臣拿到口供很满意,就将狄仁杰收监,待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拆下被子上的布书写冤情,放到棉衣里转交给了家人,儿子狄光远拿着向武则天告状,终于得以洗清冤屈,释放出狱,贬为彭泽令。后来武承嗣多次奏请除掉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
拥立李显保全李唐。这是狄仁杰一生中最大的功劳。公元698年,武则天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难。一方是自己的儿子李显、李旦,另一方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对武则天的性情想法了解透彻,先从母子亲情、身后尊荣的角度劝她说:“立儿子为太子,您千秋万岁后可以永远配享太庙;立侄子为太子,臣没有听说侄子当皇帝而把姑姑祭祀于太庙的!”武则天有所触动,但还没有下定决心,就说:“这是我的家事,你不要预先猜测。”狄仁杰庄重地回答到,陛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的事都是您的家事。我位居宰相,怎么能够不预先考虑呢!最终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太子,大唐国祚得以延续。
公元700年,操劳一生的狄仁杰病故,满朝举哀,武则天哭着说“朝堂空也”。观其一生,狄仁杰忠诚的始终是大唐王朝,心系的始终是天下万民,他用自己的智慧才干稳定了武周王朝的局势,为开启后来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