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为什么要娶年羹尧的妹妹?他有怎样的考量?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胤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在很多人眼中,雍正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的君臣关系、手足关系、婚姻关系,在形成之前,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在雍正为君生涯里,少不了年羹尧,作为武力支撑,用军权为他撑起坚硬的后盾,以至于康熙死后,面对兄弟质疑时,雍正都显得颇有底气。

  恰恰是因为年羹尧太重要了,他的出现,他的家人的出现,在历史里都别有意味,例如敦肃皇贵妃。

  有一种说法是,年羹尧的妹妹之所以嫁给胤禛,是胤禛为了拉拢年家。

  那这种观点正确吗?只能说,它是其中一方面,这点分析一下时间线就能知道:

image.png

  年羹尧的妹妹(下文称其年氏)是在康熙五十年嫁给时为雍亲王的胤禛的。在此之前两年,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1,胤禛获封亲王,这之前,他的身份还是贝勒。清代皇子的王爵从高到低排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雍正彼时终于攀登上相对重要的位置。2,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了,其他皇子终于知道,皇位是可以争一争的。

  这么看,年氏的出嫁,刚好赶上雍正的转型期,这里他不仅获得了更高的地位,也迎来了更多的机会。

  那么合情合理的分析:欲登高峰,必有利器,雍正有拉拢年家的动机。这是雍正娶年氏的第一个原因。

image.png

  可若是仅此而已,我们未免过于高估了雍正的能动性,不要忘记,彼时的大清,还是康熙的主场。这也就引出第二层原因:康熙对年家也在拉拢。

  年羹尧这人很特殊,不是一般意义的武将,他身上拥有很多其他武将不具备的特点。其一,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年遐龄曾任工部侍郎,有一度还做了湖广巡抚。其二,年羹尧科举出身,才智过人。

  底蕴,有脑子,让年羹尧一出头就急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连康熙都对他伸出了橄榄枝。

  前面提到,年氏在康熙五十年嫁给雍亲王,而在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被提拔为四川巡抚。《永宪录》说,年羹尧在接到圣职以后颇为激动,上奏道:

  一介庸臣,三世受恩,定竭力报效。

image.png

  为什么这么激动?说到底,这待遇有点“超拔”了,彼时的年羹尧,不满三十岁,却领到这样重要的差事。

  而站在康熙角度,他的目的可不单单是“提拔个后生”这么简单。

  帝王心术,有所出,必有所谋。

  当时的川陕总督名叫瓜尔佳音泰,是个削三番的老臣,康熙四十九年,四川土著民发生叛乱,四川巡抚年羹尧接到命令领兵支援。最终叛乱被平,但是音泰和年羹尧之间却爆发了不小的冲突:首先,音泰弹劾年羹尧延误军机,要求年羹尧留在任上效力。紧接着,音泰拒绝了年羹尧的战略建议,年羹尧直接告到皇帝面前,康熙允许,并把音泰教育了一顿。

  看上去,只是两个下属之间的矛盾,而接下来的事,就是质变了:

  康熙五十二年,音泰辞职,康熙准许,并给予其田宅。又一年,音泰卒。

  这就不得不重新思索上面的事儿了,康熙对年羹尧的委任,初衷真的这么简单吗?这里有两种猜测:

  1,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音泰与年羹尧的失和,仅仅是两种不同作风的碰撞罢了,音泰解任,也只是帝国系统的自然“更新”。

  2,康熙早就想撤下老将音泰,但是音泰一生忠心为国,实在没有借口,于是干脆引入竞争因素,逼迫音泰主动辞职。

  我们能了解到,康熙五十二年开始,对待边境政策有一个质的转换,基本上采取主动联系,主动出击的策略。例如,拉拢西藏黄教,册封班禅,又在之后发动驱准保藏战争,年羹尧均是主要战斗力,从此平步青云。那有没有可能,老音泰秉承保守的作战思路,让康熙觉得为难?所以才换下了他?

image.png

  再次回到今天的讨论“雍正为什么要娶年羹尧的妹妹?”答案不言自明了。

  彼时的胤禛,面对年羹尧这样的青年才俊,或许是有心拉拢的。然而,从康熙四十八年开始,年羹尧已经到成都赴任,接下来转战西南各个地区,似乎没有什么时间跟远在京城的阿哥交流。相反,这段时间,年羹尧与康熙的来往可谓密切,他的一个上奏,使康熙对川陕总督提出批评。

  与其说敦肃皇贵妃的“伯乐”是雍正,不如说是康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