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国名将甘茂率军在韩国的国中重镇宜阳一带同韩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宜阳,此战共斩首韩军6万。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军的这场攻坚战进展的并不顺利。战事经历五月,未能奏效,损兵折将,士气大受影响。主将甘茂一度信心动摇想半途而废。但自身客居秦国为相,在国内受樗里疾、公孙郝攻击,在国外与韩相公仲倗结怨,只能背水一战。最后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公赏里,重赏之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宜阳。此战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背景
政治背景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现天水市),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大治。孝公死,子驷立。商鞅被诛,但秦法未败。子驷即位的第十三年,秦继齐、魏之后,始称王,是为秦惠王。秦惠王雄才大略,广揽各国贤才为己用,张仪入秦为相。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伐韩。“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建王业。
大将司马错力主伐蜀,惠王从之。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益富强。 然后,秦大举攻赵,取中都、安邑;攻楚,取汉中。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时,秦已东扩如今宜阳、渑池西部。
战争起因
秦武王即位后主张出兵三川,听取了樗里疾的建议,使甘茂为大将,发兵五万,攻取宜阳。
宜阳是韩国西部屏障。韩国中后期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宜阳是联结三地的枢纽。宜阳也是二周的门户,宜阳与东、西周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时人苏秦曾说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阪之塞。” 故韩国在宜阳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