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是怎么出现的 该举措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和一条鞭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之前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重视商业发展,忽略我国流传已久的小农经济。
还将百姓当作奴隶、苦役驱使,使得当时社会很多人苦不堪言。后来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一举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建立了明朝,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库空虚,统治者不得不想些办法来充盈国库,已保证在修建基础设施和抵御外敌的时候有足够的资本。
自明朝建立以来,经济问题就一直是扎在统治者心头的一根刺,战争年代入不敷出,耗费了大量的白银,后来到了宣德年间,皇帝又不堪重用,只顾贪玩享乐。
皇室的支出不断增加,内部的经济越来越紧张。虽然宣德时期也曾进行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的举措,帮助国家经济复苏。
但是仍然抵御不了土地私有化的脚步,当时明朝内部贪污之风盛行,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每况愈下,收入连年下滑。
直到嘉靖年间,张居正为了改善国内经济面貌,决定推行一条鞭法,以达到经济稳定的局面。
一、一条鞭法的由来
1、外患不断
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使得明朝的手工业日益繁荣。
但是统治者见状不免心惊,毕竟明朝是以农业为主的的国家,若是商业过于发达,会削弱自己对农民的控制力,导致农业水平下滑。
统治者绝不允许超出自己掌控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绝不会为了发展商业而忽略了农业。后来明朝外部的祸患越来越多,经济支出庞大,经济体系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所以张居正才会提出一条鞭法的政策。
2、土地兼并
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国家土地的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土地自然不会凭空消失,唯一能让土地减少的便只有土地兼并了。
其实中国古时候的封建王朝几乎都面临过土地兼并的局面,这也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
明朝建立初期为了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朱元璋将地主手中的土地分发给农民,此时的明朝还尚未出现土地兼并的局面。
但是一个国家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后来皇室不断得到封赏,土地转移到了贵族手中,百姓手中的土地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很多贵族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之后还不知足,他们还通过买卖扩张自己的土地,使得农民私田日益减少。
农民的土地变少,赋税就相对变得沉重,很多人不堪重负将土地给了有权有势的官员,自己成为佃农,这就导致了每年都有很多人口和土地从国家图册上莫名其妙地消失,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少了。
二、一条鞭法的举措
1、丈量土地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统计各家各户的人口数量和土地数量,并逐一编号,方便了朝廷收税。
到了嘉靖年间,记载的数据已经失去了真实性,所以便重新调查人口数量,以及被地主藏匿起来的土地数量。
隐匿的土地被曝光之后,贵族和地主不得不按时向国家缴纳赋税,逃无可逃。一条鞭法不以身份区别税额,只看他们拥有的土地数量,有多少地就交多少钱。
2、提高征收效率
明朝初期,朱元璋曾明令禁止白银作为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改用纸币。但随着纸币贬值,老百姓弃之不用,朝廷便又允许白银在境内流通。
明朝前期,百姓主要通过实物向朝廷缴纳赋税,但是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非常落后,无法将百姓缴纳的实物完好地保存至京师。
比如粮食,往往是在运往京师的途中就已发霉腐烂了,朝廷得到的食物不如发出时那样多,莫名地损失了很多收入。一条鞭法便在于折银缴税,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这项举措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明显提升,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运送也更加便捷。这项举措还帮助国家更好地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建设。
使得明朝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有了抗争的资本,增加了军费预算,并延缓了明朝的衰落。但是一条鞭法仅仅是改变了征税的形式,并未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也没有解决国家财政收入下滑的根本问题,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一条鞭法这项举措实施之后确实使得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赋税总额没变,百姓还是要承担着巨额的赋税,生活水平依然低下。
而且一条鞭法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统治者征税,没有结局土地兼并的根本问题,所以并没能给百姓带来更优质的生活,只不过是延缓了明朝的灭亡而已。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