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 蜀汉为何开始一蹶不振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
损失的5万兵已经是刘备的核心家底,没了这5万精锐,刘备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实际损失已经大到让蜀汉随时可以被灭的地步。
5万人对于蜀汉集团是什么概念呢?
蜀国灭亡时,人口为94万,大军规模为10.2万,所以这5万精锐已经是蜀汉集团一半的兵力了。
而且,五万精锐有很多是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兵,身经百战,战斗力很高,一旦被吃掉,蜀汉剩余的大军支撑蜀国立足是很艰难的。
蜀国除了刘备带出的5万人要在前线作战,剩余的五六万人马,要分开布防,北边要防御魏国,南边要防御南中,西边要防御少数民族部落,实际可战之兵很少。
夷陵战败后,除了以上地区需要布防外,还要分兵在东部防御吴国,蜀国内部重要军事关口还要驻军。
算下来,蜀国总兵力10万多点,被吃掉5万,剩下得用五万人防守这么多地方,是很难的。
恰好此时蜀国内部又叛乱四起!
刘备夷陵战败后,蜀国内部连续发生了三起大规模的叛乱,前后历时四年。
先是黄元之乱,222年,也就是刘备战败的这一年,蜀汉嘉太守黄元反叛。
黄元原与诸葛亮有矛盾,听说刘备得了重病,担心诸葛亮主政后对自己不利,故而发动叛乱。
防火攻烧临邛城(今四川邛崃),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发兵邀战,黄元败而顺江东下,为蜀军生擒,斩首成都。
223年,蜀国本地豪族雍闿发动叛乱,杀永昌太守王伉等人,因此地属于益州郡西部,属于当时的南中地区势力范围。
雍闿随后又写信投降东吴,被孙权任命为永昌太守,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夷王高定等人也见风使舵,起兵响应雍闿。此时蜀国尚无力平乱。
此外,蛮王孟获也发动大规模叛乱,经常进攻蜀国城池。
诸葛亮虽然名义上说由于刘备刚刚去世,不宜发兵,实际上蜀汉根本没有平乱的能力。
因为一方面与东吴的关系还处于敌对状态,需要有兵力防御东部,另一方面北方曹魏虎视眈眈,也需要部署兵力防御北方。
所以,按照蜀国当时仅剩的几万人马,能守住北边和东边就不错了,腾不出兵力来对付南边叛乱。
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困境,干了两件事。
其一,休养生息,命令大军紧守碍口。
其二,派人前往东吴重新修好,恢复吴蜀联盟。
此举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是跟东吴的关系,一旦重新修好,孙权放弃支持雍闿反叛。
蜀国东部的边境也就不需要部署更多的兵力去防守了,可以抽调回来支持平定南方。
一直到225年,诸葛亮才重建了大军,休养生息使得国力得以恢复,与东吴结好免去了东部的威胁。
所以在这一年才敢出兵平定南方叛乱,先后扑灭了雍闿与孟获的叛乱,蜀国内乱才告结束。
此外,夷陵之战损失的人才十分严重!
这一战,刘备损失六名统兵将才,分别是张南、冯习、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
以至于到诸葛亮时期,蜀国人才凋零,将才匮乏。
另外,支撑刘备五万精锐的后勤物资,也悉数损失,比如军械、粮草、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全部损毁。
这些物资都是蜀汉集团多年的积累,一夕之间,全部报废。
总结
夷陵之战后,蜀汉集团的大军规模直接损失一半,这对于本身就比较弱的蜀汉来说,是直接的巨大打击。
随后引发的国内叛乱四起,给蜀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作用,甚至面对南边的叛乱,暂时性失去平乱能力。
如果曹魏或者孙权趁蜀国内部叛乱,发兵来进攻,危险指数相当高,毕竟就剩几万人马了,能不能扛住很难说。
所以,夷陵之战前后,蜀汉是这样的画面:
大战之前,关羽、张飞、黄忠、法正、先后死去。
大战之时,张南、冯习、马良、沙摩柯、傅彤、程畿,六员大将战死,黄权被迫降魏。
大战之后,刘备、马超、刘巴先后去世。
在人才丧失殆尽的情况下,精锐部队全国总兵力减员一半,军械物资损失不计其数,国内叛乱四起,外交上两面强敌。
一连串的倒霉事,在夷陵之战前夕、战时、战后,先后发生,直接压垮了蜀汉集团。
所以,蜀汉实际上是内忧外患的困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