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都损失了什么大将 他们不死的话诸葛亮北伐能不能成功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和北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陵之战刘备损失的猛将都有哪些?如果他们没有死的话,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还能成功吗?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夷陵之战时,正值蜀汉将领新老交替之时。
以”五虎上将“为代表的老一代将领群体已渐渐逝去,中生代将领到了该接班的时候。
可是,此战中,刘备的中生代将领折损大半,直接导致了”蜀中人才凋敝“的局面。
不过,似乎也不必过于遗憾。
因为,从这些中生代将领的表现看,他们并非是可以为蜀汉改天换命的人物。
夷陵之战的将领们
夷陵之战前,蜀汉的老一代将领已经逐渐交出了接力棒。
关羽已在荆州被杀;张飞已被手下刺杀;黄忠已在1年前去世;马超也将在夷陵之战结束的同一年去世。
新老交替已经刻不容缓。
夷陵之战,冯习、吴班、陈式、张南、傅彤等中生代将领挑起了大梁。
其中,冯习、陈式、张南、傅彤,都是刘备在荆州时加入刘备集团的。而吴班,则是刘备入川后,以姻亲拉拢的皇亲国戚。
这些人,与未参战的魏延、高翔构成了蜀汉的中生代将领群体。
除此之外,参战人物中,还有两位杰出人物(严格的说不应归入将领类):黄权、马良。
从年龄上看,黄权、马良,也可以看成是中生代人才。
中生代折损过半,导致人才凋敝
结果,一战下来,冯习、张南、傅彤战死,马良遇害,黄权因后路被断而投魏。
中生代人才,折损过半。
这一损失,直接导致了后来蜀中将才的凋弊。
后人常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来形容后来蜀中人才的凋敝。其实,廖化也参与了夷陵之战。只不过,当时的廖化是别督,地位低于上述诸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原本是可以在后来的北伐中成为中坚力量的。
尤其是黄权。
当时,黄权已经表现出了一流的谋略能力。在刘备身边,黄权在军事上的发言权甚至高于诸葛亮。
由于这些人的离去,蜀中将才几乎断档。
不过,也不必过于遗憾。
因为,这些人,并非能给蜀汉逆天改命的人物。
陨落将领虽卓越,但非大将才。
不过,刘备的这批将领,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战死者,都非大将才。(黄权不归入一般将领类,下节再说)
首先,从他们此前的表现看,他们与顶级将领尚有差距。
这些将领是有一定能力的。
夷陵之战前期,冯习、吴班曾击败李异;张南、陈式曾击败孙桓。
不过,当对手变成顶级名将时,他们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汉中之战时,陈式在马鸣阁被徐晃大败。
猇亭对峙时,吴班率军诱敌,被陆逊看穿。(不过,似乎骗过了吴军其他将领)
夷陵决战时,“元休轻寇”,大督冯习治军不严,被陆逊抓住机会,一举击败。
可以说,无论是冯习这样的陨落者,还是吴班、陈式这样的“幸存者”,前期的表现与陆逊、徐晃这样的顶级将领尚有差距。
其次,从“幸存者”后来的表现看。
吴班、陈式,是少有的“幸存者”。
两位在后来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将略。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陈式收复了武都、阴平,取得了诸葛亮北伐少有的战果。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吴班与魏延、高翔配合,大败司马懿。
不过,通观整个北伐,他们的表现与魏延、姜维、王平都有一定差距。
黄权虽多谋,但也并非改天换命之人
相比之下,蜀汉损失的最杰出人物,是黄权。
黄权的军事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
三巴争夺战时,黄权率军击败了降曹的七姓夷王,保住了三巴。
刘备取汉中,“皆权本谋”。
夷陵之战时,黄权反对刘备过早军队冒进,表示愿以前部先观形势,刘备不纳,结果“连营七百里”,陷入被动。
可以说,以黄权的军事能力,是完全可以帮助到诸葛亮的。
不过,黄权,依然非逆天改命之人。
首先,从能力结构上看:黄权长于略,而奇谋不长。
以汉中之战为例。虽然“皆权本谋”,但黄权多是点清思路,具体的临阵用计(如斩夏侯渊),则依赖法正之谋。
就此而言,黄权的能力与诸葛亮有些重合。
诸葛亮北伐,“断陇右之臂”的思路是清晰的。但“奇谋为短”。
或许,诸葛亮缺的,是法正,而非黄权。
其次,黄权是益州派的代表。
刘备时期,刘备对各派杰出人物基本能人尽其用。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各发挥其能。
不过,诸葛亮与刘备不同,他毕竟只是“权臣”。
以诸葛亮与李严的相处方式看,黄权即便还在,也未必能尽情发挥其才能。
无论是能力结构,还是政治身份,黄权,都不是可以替蜀汉改天换命之人。
总的来说,夷陵之战,刘备中生代将领损失过半,使蜀中人才进一步“凋敝”。
这些损失的将领,都有一定的能力,算是不错的将领。
但是,以魏蜀实力之悬殊,仅仅“不错”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