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冒着风险起兵叛乱?

  杨谅,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他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前因:太子杨勇被废

  581年,杨勇被册立为太子,后因遭到杨素等陷害,失宠于独孤皇后,最后被废黜。

  后果:隋炀帝残害皇族

  607年,杨广杀侄儿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杨筠、杨嶷、杨恪、杨该、杨韶等人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处死。

image.png

  始末经过

  604年,隋文帝驾崩。继位的炀帝召弟弟杨谅回朝,杨谅知道这是隋炀帝的计谋,想骗自己回去杀害。于是,杨谅决定,立即起兵谋反。

  起兵前,杨谅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以讨伐杨素为名。杨素是隋朝重臣,曾帮着隋炀帝陷害杨勇和杨秀,助其争夺皇位。

  当时,总管司马皇甫诞向杨谅进谏,劝他万万不可谋反。杨谅此时心意已决,哪能听进去这样的话呢?就命人囚禁了皇甫诞。

  与此同时,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给杨谅出主意,建议他让全员出动,老弱病残的就驻守在险要的地方,然后让精锐部队直入蒲津关(山西永济西黄河渡口)。

image.png

  杨谅认为可行,就派出多个将军分别领兵,一起进发。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大将军綦良从滏口(今河北武安)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浚县);大将军刘建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县)出发,夺取燕赵地区。

  同时,裴文安担任柱国,与另一部分人率军直指京师。后来,杨谅又派出了几百个精锐的骑兵,戴着妇女的帷帽,诈称是宫人回长安。他们进入了蒲州(今山西永济),使城中大乱,刺史狼狈逃跑。

  军队此时已得到了蒲州,而杨谅却改变了主意。他让人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今山西永济),不往前走了。同时,他还让裴文安回来。

  裴文安知道后,说:“军贵神速,大王不前进,我又折回来了,大势已去。”杨谅听了这句话,没说什么。此时,他是想占据蒲州,转攻为守了。

image.png

  朝廷这边听说杨谅谋反,自然也没闲着。杨素得知叛军打着讨伐自己的名号起兵,就主动带兵平叛。

  杨素收了几百艘商船,铺草运兵,向蒲州扑去。攻克蒲州后,杨素又率步兵、骑兵攻取了太原。

  后来,杨谅派人修栅断路,盘踞高壁,列营数十里。杨素就让诸将进攻营栅,自己则带兵绕到叛军的背后,直捣大营,令叛军大败。

  杨谅得知失败的消息后,非常害怕,亲率大军在蒿泽(今山西汾阳)布阵抵抗。没想到天下大雨,杨谅不得不率军撤退。

  撤退前,有人劝谏说:“杨素孤军深入,人困马乏。大王亲自出击,一定会胜利。如果见到敌人就要退走,会使军心沮丧,千万不可回军。”杨谅听后,仍退守到了清源(今山西清徐)。同时,杨素还继续发动猛攻,与杨谅激战,死了一万八千人。

  最后杨谅被杨素四面包围,只得请求投降。从杨谅起兵到被镇压的整个过程中,不难看出:杨谅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那么,他为什么非要冒着风险作乱呢?

  因为杨谅在外拥兵众多,怕隋炀帝即位后猜忌自己,为了自保,只得铤而走险。

  杨谅,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第五个儿子,自幼受宠。隋朝建立后,杨谅被封为汉王,后来又出任并州总管,父亲还亲自送他到并州赴任。杨谅当时的领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五十二州。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杨广想夺太子之位,就和杨素合谋,陷害长兄杨勇,让父亲杨坚对杨勇产生厌恶,把杨勇的太子身份废黜了。这引起了杨谅的不安,于是,他积极补充兵力,培植自己的力量,以防万一。

image.png

  602年,杨谅的四哥杨秀又成了杨广的眼中钉。在杨素的帮助下,杨广又设计陷害了杨秀,让他获罪被废。这使杨谅更加不安,对杨广等人有很深的恐惧。

  父亲杨坚驾崩后,隋炀帝杨广派人带着父亲的诏书,召杨谅回朝。杨谅深知回去绝对没有好结果,杨广肯定会想方设法害自己。没办法,杨谅就走上了叛乱的道路。

  杨谅叛乱失败后,隋炀帝杨广还假惺惺地说:“始终是兄弟,实在不忍心,就免除死罪吧。”于是,杨谅被削为民,最后被囚禁而死。

  结论:

  杨谅叛乱的失败,标志着隋炀帝解除了兄弟之间对帝位的威胁。从此,隋炀帝可以大权独揽。这为他后来实行暴政,最终在江都被害埋下了伏笔。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