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白起没有趁机消灭楚国是为什么?
白起,就是战国时最著名的大将军,与之齐名的还有王翦、廉颇、李牧,他们四人合称为“战国四将”。还不知道的网友们,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
在鄢郢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打楚国的战略主动。秦军孤军客战楚境,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战,白起乘楚王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那么,问题来了,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消灭楚国呢?
一
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鄢郢之战中,白起一方仅仅率领10万左右的兵马。对此,在笔者看来,能够用10万大军,攻破楚国的都城,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想要一举消灭楚国,显然是非常现实的事情。因为,在战国末期,李信和王翦攻打楚国的例子,已经将原因告诉我们了。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嬴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楚将项燕以四十万楚军应对二十万秦军。结果,李信的20万大军,被项燕击败,损兵折将之后,秦始皇嬴政不得不亲自邀请王翦出马。于是,王翦率领了60万,这才在战国末期成功吞并了楚国。
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末期的楚国,已经比较衰落了。但是,即便如此,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依然需要60万大军,才能将已经衰落的楚国一举消灭。与此相对应的是,鄢郢之战爆发的时候,楚国虽然不在巅峰了,却要好过战国末期。从这一角度来看,白起想要通过10万大军来吞并楚国,这无疑是违背客观情况的。因为楚国广袤的疆域,会将这10万大军逐渐稀释。而这,也是白起为什么直接突进到楚国腹地,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进攻楚国,因为白起手中的兵力,只能够确保其攻占楚国都城及其周边,而无法继续扩大战果了。
二
进一步来说,这就和魏灭蜀之战中的邓艾类似。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爆发后,邓艾没有关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偷渡阴平,直接朝着蜀汉的都城成都进攻。在这一过程中,邓艾根本无法分兵攻占蜀汉的其他城池。因此,在魏灭蜀之战中,如果后主刘禅可以坚守不降,并命令各地的守将袭扰邓艾的后方,邓艾很可能就有去无回了。同样的道理,面对白起率领的秦国大军,楚国君主——楚顷襄王虽然也坚守都城,但是,他及时迁都,并召集了楚国各地的兵力,这同样让白起无计可施,只能停止追击了。
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鄢郢之战后,楚顷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占领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夺回楚国西部一部分地区。对此,在笔者看来,楚国能够成功夺回白起攻占的部分疆域,显然离不开楚地百姓的配合。换而言之,白起率领的秦军,难以获得原先楚国百姓的支持。而这,自然也会限制到白起接下来的行动,促使他不能继续追击楚顷襄王了。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楚顷襄王派三万人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于是楚国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对于秦国来说,意识到暂时无法吞并楚国,自然同意和楚国暂时化干戈为玉帛。
三
再者,鄢郢之战和长平之战之间,相隔接近20年的历史。因此,鄢郢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国不仅正处在巅峰时期,还具备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82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两座城。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攻占了石城。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赵国,斩首了2万人,攻占了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在鄢郢之战前,秦国曾多次攻打赵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每一次的战果其实都不是很大。换而言之,赵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秦国尽管获得胜利,却没能伤及赵国的根基。
因此,到了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及时调整了策略,决定先对楚国出手,这才有了鄢郢之战。虽然鄢郢之战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不过,赵国的存在,依然让秦昭襄王如鲠在喉,不敢掉以轻心。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到了公元前269年,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对于阏与之战来说,深深刺痛了秦国,促使秦国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赵国身上。而这,最终为长平之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对此,在笔者看来,鄢郢之战后,强大的赵国虎视眈眈,这让白起和秦国,都不敢做出全力消灭楚国的行动。
四
最后,在笔者看来,在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魏国、韩国、赵国,依然是秦国的主攻方向。对于楚国来说,秦国的策略还是等到最后才重点对付。战国时期,范雎觐见秦昭襄王,阐述秦国如何一统天下的战略。范雎认为,只有做到"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才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主张“远交近攻”策略。
这一策略得到秦昭王的积极推行,并任范睢为相。“远交近攻”策略先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魏赵韩三国,因为魏赵韩三国最近,得到的土地容易占据和消化,至于楚国、齐国、燕国这三个国家,距离秦国的距离相对较远,即便长途奔袭攻占了他们的土地,也不利于长期占据。而这,显然也是鄢郢之战后,白起及时抽身,没有在楚国长期作战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来说,魏国、赵国、韩国这三个诸侯国地处中原之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争夺价值的土地,所以,相对于攻占楚国的疆域,秦国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对付韩国、魏国、赵国上,况且,消灭魏赵韩三国后,北可以进攻燕国,东可以蚕食燕国,南可以威慑楚国,这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了。综上,鄢郢之战后,秦国没有一举灭亡楚国,而是继续将目光聚焦到魏赵韩三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