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是被谁永久废除的?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殉葬制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古时的封建社会中,很多人都非常信仰神灵的存在,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墓穴便是他到另一个世界居住的场所,陪葬的物品也决定了他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奴隶主贵族死后,都会找人去给他陪葬。

  这种陪葬制度是从奴隶社会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社会,在秦朝时可以说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奴隶不仅生前要照顾这些贵族,在奴隶主死后,他们也要跟随去另一个世界,这也被称为殉葬,和古时候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有关系。

image.png

  到了汉唐时期,这种殉葬制度演化成了陪葬,并不是在人死后就立马要找人殉葬,而是在皇陵附近找一个地方,等到那些达官显贵和皇宫贵族死后,让他们都埋在这里,来陪葬皇陵,这就显得更加人性化。

  不过到了宋朝时,随着一些边疆民族入住中原,比如蒙古、女真等,他们都有殉葬的传统,于是这个制度在中原又重新流行了起来。

  在这种殉葬制度中,最可怜的便是女人,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帝,后宫中都会有很多女人,这也是为什么说"后宫佳丽三千",但实际上很多妃嫔只是在皇帝一时兴起下被召了进来,不得宠的时候都很寂寞。

  亲人不在身边,后宫中又勾心斗角,很难找到真心的朋友,凡事还要小心翼翼,所以这些人活得都尤为辛苦,最倒霉的便是地位低的妃嫔,一般来说生育过孩子以后,妃嫔的地位都会变高,即母凭子贵。

image.png

  在皇帝死后,那些地位低,又没有生育出孩子的妃嫔就会被指定陪着皇帝一起死,这也是为什么在后宫中的女人都拼尽了力气想要生下一个孩子的原因,所以每当皇帝死后,跪在灵柩前哭的那些妃嫔们,她们的眼泪其实并不是为皇帝而流,都是为她们自己而流的。

  根据《明朝小史》的记载,朱元璋去世以后,他身边的四十多个妃嫔都要跟随他一起去另一个世界,后来的明成祖也有三十多个妃嫔殉葬,这对于那些妃嫔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也体现出了古时候的等级制度有多么残酷。

  这些没有为皇家生育过子嗣的妃嫔们,会被太监们赶到一个屋子里,屋子的中间只有一排小板凳,在板凳上的横梁上都挂着一条白绫,意思就是让妃嫔们用这些白绫勒死自己。

  这些妃嫔们一般都会选择上吊或者是节食的方式来自尽,这并不是他们自愿所为,但是皇命难违,她们再舍不得自己的家人也无济于事,也曾有人挥洒眼泪,跪着求太监放自己回家,但是这些太监从小就生活在宫中,对于这些惨无人道的事情已经麻木了,而且这是皇家指令,不顺从的下场会非常凄惨。

image.png

  不过为了表现自己的仁爱和对这些殉葬女子的安慰,新皇帝登基以后都会对他们的家人施以赏赐,根据资料可知,这些妃嫔的家人都会被皇家优待,但是不论做再多,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妃嫔都已经逝去了。

  到了明英宗时期,他下令废除这种制度,其实这也是为了他的皇后着想,钱氏在正统七年时被立为皇后,但是好景不长,仅仅才在位七年,英宗就在土木之变中被俘。

  为了赎回英宗,钱皇后耗尽了自己所有的财宝,每日都哭天喊地盼望着英宗早日回国,后来英宗复辟,对钱皇后的举动非常感动,此后虽然她没有为自己生下一儿半女,但英宗还是一直宠爱钱皇后。

  英宗不希望自己死后钱皇后会受到连累,于是他做出了这个决定,明宪宗即位以后,也同样极力反对这个制度的存在,自此,这个惨绝人寰的制度被永久废除。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