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功臣,为什么反对曹操称魏公?
荀彧,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居中持重长达十数年,但晚年时却反对曹操称魏公,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荀彧是文臣,此人基本上没有上过战场,但在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战略方面屡建奇功,例如帮助曹操规划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还有著名的劝谏曹操进洛阳迎汉献帝入许,挟天子以令诸侯等,曹操感念荀彧的贡献上书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无战功而靠谋略封侯,无人能出其右者。可就是如此心腹,却在曹操晚年晋封公爵一事上,旗帜鲜明的上书反对,这是为何呢?曹操又是什么态度呢?
其实荀彧反对的不单单是曹操封公爵的问题,而是因为在汉朝封公爵其背后含义无异于篡汉自立,不管是看影视作品还是浏览史书我们都可以发现整个汉朝没有一位重臣封公爵的,比如行废立皇帝之事的霍光也只是官拜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但事有例外唯一一个封公爵的那就是西汉末年篡汉自立的安汉公王莽,王莽在权力达到无以复加之后怂恿群臣加封他为安汉公,安汉他没有做到结果行篡汉之事,所以封公在汉朝就意味着篡汉,为何汉朝不允许出现公爵这个爵位呢?
一切都要从汉高祖刘邦说起,刘邦建立汉朝后有感于异姓王对汉朝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各种理由将异姓王一一除去,就算此刘邦还不放心,在其临终之前又带领群臣立下白马之盟,其中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意就是只有刘姓皇族才可以封王,异性大臣有功最高只能封侯,不然就要被天下共同讨伐。
最高封侯一说不是刘邦首创,而是刘邦建立汉朝后继承秦朝制度所来。在商周开始流行并被世人所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制度在秦、汉并不流行,这是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由于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国相继越级称王称公,比如楚国当初被封子爵,春秋战国时期私自称王,晋国本是侯爵,后期却自称公。
爵位制度的混乱导致各个诸侯国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出自己独有的爵位制度,秦国就是如此,自从秦国根据商鞅变法实行改革以来,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因其门槛低、受众面广,简单易于推行等特点充分调动了百姓参军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导致秦国在战国后期一家独大,最后完成天下一统。
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秦朝统一后,二十等爵位制度在全国推行,刘邦建立汉朝后,汉承秦制,二十等爵位制度也被延续下来,所以汉朝的封爵我们知道的最多的就是侯爵,其实也只能是侯爵,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汉朝不再设立。
现如今曹操想晋封公爵,荀彧第一个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听完荀彧的话,曹操到此时才明白原来荀彧投靠自己并不是效忠自己而是心向汉室,寄希望通过自己来匡扶汉室,振兴汉室,想到此,曹操的反应是: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争夺天下之心的曹操自不甘身边有一个不忠于自己的人存在,就算他是自己的“子房”、“王佐之才”也不行。同年曹操南征孙权,作为居中调度处理军国事务十几年之久的荀彧被曹操派遣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
后来曹操继续征战,荀彧因病留在寿春,这时曹操派人赠给了荀彧一盒食物,荀彧打开之后,发现空空如也,明白含义之后,荀彧服毒自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晋封魏公,汉室离被篡夺只剩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