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于玄武门之变的三大猜测分别是什么?
历史上皇族们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做出什么事,发生什么样的人间惨剧都不奇怪,那么学术界对于玄武门之变的三大猜测分别是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隆尧),是中国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与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间,任贤纳谏,文治天下,宽厚爱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人们的崇敬。
然而,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却让李世民做出了“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这在明宪宗时期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中有这样的评价:“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指的就是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一是自卫之说。秦王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后发制人,发动政变。史书记载,李世民在灭隋兴唐的大业中功高劳苦,显露出雄才伟略。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觉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胁,面对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能有失去的危险,李建成当然不甘心,于是一场你死我活、手足相残的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爆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谋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门之变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几杯酒腹痛不止,回府之后“吐血数升”,差点死去。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进宫也正是为了向李渊参劾李世民。故李世民为了自卫,被迫先发制人,不得已发动政变。
二是预谋的杀兄篡位之说。李世民主动发难是蓄谋已久的,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李渊诸子中,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当然应该以他为嗣君。高祖即位之初,也的确是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既然被立为太子,如果不发生意外,便可以顺利继承皇位。然而在太原起兵以后,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李世民的功业远远超过了李建成,且李世民本人又气度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必然企图登上权力的顶峰。而李渊也曾对其许诺,若一朝得天下,必封其为太子。然事实上却是将李建成立为继位者,因此李世民怀恨在心,想自立为帝,遂发动玄武门之变。
三是李渊的暗中相助之说。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高祖李渊“处此难矣,非直难也,诚无以处之,智者不能为之辩,勇者不能为之决也”。认为李世民虽有篡位之心,但是得到了李渊的默许和暗中支持。李建成和李世民虽都才识俱备,但是太子李建成贪图酒色,性格懦弱寡断,李渊早有意传位于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封建观念,废长立幼是不合礼制的,又加之李建成早已培植了一批亲信势力,如果改立太子,必定会激起兵变。所以,为改立太子,李渊策划了这场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几次怂恿李渊杀了李世民,都被拒绝。这些都为李渊的暗中相助提供了佐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