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造成不少动荡,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次政变,他杀兄逼父,最终获得了皇位,史称玄武门之变。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登基时,天下并不太平,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与李世民明争暗斗多年,无论在朝中还是地方,他们都有根深蒂固的势力;父亲李渊虽然退位,但他的心腹大臣仍然在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势必造成政局动荡,天下不安。
面对朝廷与地方的内忧外患,李世民显示出了过人手段与魄力,将方方面面安置的井井有条,那么李世民做了哪些善后工作呢?
一、安抚太子与齐王旧部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魏征,他原为太子洗马,为李建成出了不少主意,甚至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太子同党大都惶惶不可终日,魏征却毫无惧色。李世民严厉质问魏征:“为何挑拨我兄弟关系?”魏征从容对答:“如太子听臣之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听后转怒为喜,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
东宫武将代表人物薛万彻,玄武门之变中带兵攻打玄武门与秦王府,失败后逃亡终南山,李世民派人将其请回,赞扬了他忠心为主的气节,令薛万彻非常感动,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还有当时被流放的王珪、韦挺等人,李世民将其招回,并委以重任,成为肱股之臣。
这一安抚太子与齐王旧部的宽大政策非常成功,李世民不仅瓦解了他们的势力,稳定了动荡的局势,还网罗了大批有用的人才。
二、安抚地方
玄武门之变后,地方大员造反的不在少数,如庐江王李瑗、燕郡王李艺、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都是拥护太子与齐王的地方势力,这些造反很快都被扑灭了。
但是,有很多逃亡的太子同党隐匿在民间,成为极大的不安定因素。中央的斗争已经结束,但地方斗争仍在持续着。其实,这些太子同党对李世民基本构不成什么威胁,关键是地方官员为了争相邀功,大肆缉捕太子与齐王同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混乱。甚至出现挟私报复的情况,有仇者被冠以太子同党,以谋反大罪处以极刑。
面对如此混乱的形势,李世民忧心如焚,再一次大赦天下,并下令:如有再状告谋反罪名,判以“反坐”之罪。并派山东出身的前太子重臣魏征,前往山东宣慰地方。
魏征很好的把握了李世民的意图,到达河北后,遇到前太子部属李志安与齐王部属李思行的囚车,魏征将囚车拦下,宣布赦免二人,当场释放,并向地方重申了朝廷的政策。魏征的做法安抚了地方滥杀滥捕的,邀功请赏的不正之风,使地方形势逐渐平定下来。
三、清洗朝廷内部
对于父亲李渊留下的老臣,李世民势必要进行清洗,一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执行自己的政策;二是要安置自己的心腹,组件自己的施政班底。
第一步,李世民流放了李渊的挚友与心腹大臣裴寂;接着罢免了宰相,隋朝皇室杨恭仁。提拔旧臣中支持自己的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为宰相。并将自己的心腹,长孙无忌安置为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安置为侍中,也成为宰相。
第二步,李渊旧臣中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虽然一直支持李世民,但萧瑀是南梁皇族;陈叔达是南陈皇族;宇文士及是隋朝贵族,三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才思敏捷,已经跟不上李世民的思路。所以,李世民给予三人名义上的高位,礼遇有加,但实际退出了权力中枢。
逐渐形成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征、王珪六人组成的强大施政班底,从而造就了“贞观之治”的辉煌。
通过这三项举措,李世民彻底平息了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动荡,对于种种遗留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善后措施,终于坐稳了大唐皇帝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