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其实大可避免,李建成虽无能为力,但李渊本有机会阻止?
李建成主动送死?他活得潇洒心不在焉何时?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小编始终认为,如果真的找一个人来为玄武门之变负责的话,那这个人既不应该是唐太宗,也不会是李建成,而应该是李渊。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唐太宗启动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的,事实上,要不是李渊的态度暧昧,在李建成和唐太宗之间寻找平衡的话,这次政变本可以避免。
621年,李世民将王世充和窦建德一并拿下,李渊封无可封,只好造了一个天策上将来安置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这让李世民的权力和地位仅在李渊和李建成之下,功高倒是没震主,震太子了。李世民有了开府置署官的权力,天策府有了,十八学士有了,妥妥的小朝廷建起来了。李渊倒是高枕无忧了,底下这兄弟俩有的忙了。
两人真正将这种斗争公开化是在624年,这一年的六月,李渊到仁智宫去避暑,当时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跟着去了,太子李建成留下来监国。但是李渊并没有在仁智宫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得到密报,说太子李建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联合起来,正在筹集军械、招募勇士意图谋反。
李渊一听坐不住了,他迅速让人以其他的理由传唤李建成,当然李建成也知道了事情泄露,于是在一众幕僚的建议下选择孤身请罪。马不停蹄到了仁智宫,见到李渊迅速下跪,以头撞地。李渊将其扣押,然后又传唤杨文干。
杨文干却选择了和李建成截然相反的方式,他真就起兵反了。李渊命李世民平叛,并许诺胜利后让李世民做太子。但是后来,这个所谓的“杨文干事件”却结束的很是诡异,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没有事,而李渊却将东宫的王珪和韦挺以及天策府的杜淹流放到了同一个地方。
杨文干事件在两唐书中记载是李建成想要暴力夺权,但是很多蛛丝马迹却将这件事的主谋指向李世民,也就是说李世民诬告李建成谋反。谋反是死罪,一旦定性,那么李建成必死无疑。实际上,不管是李渊、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已经心中有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公开化了。李建成也知道了李世民想让他死的决心。
为了避免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建成行动了,他开始针对李世民的心腹们下手,要么贿赂收买,不如尉迟敬德、张公谨;要么将其外调,让他们离开秦王府,比如程知节、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当然也有刺杀,比如针对尉迟敬德的刺杀。李建成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李世民成为孤家寡人,只要李世民失去了这一帮心腹,可以说在兵力上完全不是李建成的对手。
李建成的这一招确实让李世民慌了,所以接下来又有了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饮酒中毒事件。626年的一天,李建成约一众兄弟叔侄们来家里饮酒,李元吉在,李神通也在,李世民也被邀请了。然后就在晚宴上,李世民饮了一杯酒,突然腹中剧痛,吐血数升。李神通慌忙架着李世民就回了府。
李渊知道后,到秦王府中看望李世民,然后责令李建成不准再邀李世民喝酒。这件事的处理也是耐人寻味,李渊并没有责备李建成,而李世民喝了毒酒也并没有大碍。很可能,这件事只是李世民的苦肉计,针对的并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他想让李渊表态。果然,之后李渊就承诺李世民让他回到洛阳,建天子旌旗,效仿汉之梁王。父子俩就这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但是李建成不傻,李世民回到洛阳那不就是鱼儿进入大海了吗?再想控制他比登天还能,所以李建成让李渊改变了主意。李世民没有办法了,铤而走险吧。
其实我们看,李建成对李世民的一步步防范还算是得当的,只是下手有点晚了而已。实际上玄武门之变压根不是李建成能阻止得了的,他也没有什么机会避免。而李渊则不同,他是有机会的。
李渊当时也不应该让唐太宗来做这个天策上将,当然那时可以说成李渊都还没看得出唐太宗的欲望,但之后的杨文干事件和中毒事件则已经说明唐太宗对帝位的渴求,李渊原本有这2次机会妥善安置或者惩罚唐太宗的,但是他也没有,这一步一步走过,玄武门之变避没法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