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夺位,为什么不连带李渊一起?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夺位,为什么不连带李渊一起?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手刃自己的亲兄弟逼迫李渊禅位,那为什么在当时李世民没有直接将李渊给一起杀掉直接做皇帝呢?
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公元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在帝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了宫廷政变,射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对曾一度想毒死自己的弟弟李元吉,李世民不仅将其杀死除名,还抢了他的王妃杨氏纳入自己宫中。一切都妥当后,李世民就当上了皇太子,再没多久就当上了皇帝。
对于“李世民为何不杀李渊”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释。
第一个原因就是封建时代讲的是当皇帝要名正言顺,这样位置才能做得稳,而且李渊也是他亲爸,李世民反正已经控制了李渊,所以杀不杀李渊就无所谓了,李渊配合,则大家体面些,不配合,软禁起来代你拟个退位诏书就是,所以李世民就没有必要杀李渊了,不然如果再多一个弑父的罪名,李世民的后人评价只会更加恶劣,总不能在让天下来看到他的不孝。
其次李渊当时已经想退位了,要把位置让给李世民了,这样李世民也就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了,还能留下了一个忠孝的美名。所以为了巩固自己刚刚得到的江山,就把李渊封为了太上皇。李世民这一举措是明智的。
在其次就是李渊这个人还是有价值的,不然也不会当上皇帝,在玄武门事变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李渊他是个大政治家,具有洞察和顺势的样子。李世民虽然推翻了他老爹的统治,但是还是觉得留着他势必也会对自己的政治有帮助,不然李世民才没有蠢到留个祸患。
这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当时是初创,可以说建立大唐王朝才没多久,如果在出现皇帝被杀,那么肯定会引起动荡,因为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当上皇帝就名不顺言不正,就会出现动乱,弑君是李世民是不敢想的,特别是就算要当皇帝也要想办法巩固李唐基础,所以就让李渊退位当了太上皇。
李渊做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也作为一位父亲,亲眼目睹了他儿子老二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了老大太子李建成和老三齐王李元吉,说到底老二李世民和老大李建成之间的矛盾还是在于皇位。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还是皇帝,虽然当时李世民已经大体自己说了算,但李渊影响力依旧是不小的。当时天下初定,如果这个时候杀了天子,而且还是儿子杀的,定会引得有反心或是不服之人借机发动起义,增加一些没必要的麻烦。所以李世民是不可能杀李渊的,杀了反而棘手很多。为人子,他不能,为君王,他更不能。
李渊在位时最看重的是裴寂,其信任程度不亚于后来李世民对于房玄龄。裴寂是李渊的老朋友了,隋末担任晋阳宫副监,又促成了太原起义,他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称帝后,裴寂拜为尚书右仆射,“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事实上,从玄武门之变后到贞观二年,李世民和李渊两人共同执政,李渊旧臣还把控着一部分朝政大权。在李渊的残余势力中,首推裴寂掌控的尚书省。这样的情况下,为尽量减少阻力,李渊是万万不能杀的,而李渊本人也很识相,立即退位了。到了贞观年间,裴寂的地位一落千丈,屡屡遭到贬降,到了最后竟然被流放。
要说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那还是在于李渊这个当爹的没有处理好即位人选问题。太子李建成虽然早早被封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的威望功劳都不如他的弟弟李世民大,在其犹豫之际就发生了这段弑兄夺位的悲惨历史。
我们认真回忆一下这段历史,假如李渊看不惯李世民,非要报仇,拼了老命也要和自己的儿子一战,假如赢了,那么没有好的接班人,以后自己家的江山难保,假如输了自己丢了性命。所以说李渊还是很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