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家人是如何处置的?
“玄武门之变”中,早蓄夺储之心的李世民杀死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事后又秉持着“斩草除根”的理念,将二人各自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只饶过嫂子郑观音、弟妹杨氏,以及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们。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郑观音、杨氏都没有改嫁,而是在内宫深居简出,每日里抚养女儿们,并打算就此孤老一生。
然而跟郑观音实现自已的愿望不同,杨氏守寡没多久,便被已登基为帝的李世民纳入宫中,半推半就地成了皇帝的新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唐太宗顶着天下的骂名,把弟妹纳入宫中?虽然正史本着“为尊者讳”的态度,并没有说明其原因,但根据合理的推测,笔者认为原因极可能有以下三点:
第一,杨氏美艳绝伦,让好色的唐太宗早就垂涎三尺。虽然史书当中对杨氏的容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唐人所著《控鹤监秘记》的一段记载,可以从侧面进行推断。据该书记载,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以容貌俊美著称,有当年齐王妃杨氏的风采(“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由此可以推断,杨氏美艳绝伦,皇室其他女眷恐怕难出其右,好色皇帝李世民为她神魂颠倒,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收继婚”的观念根深蒂固,让李世民有恃无恐。众所周知,李唐皇族并非真正的汉人,而是混杂着大量的胡人血统,正因如此,胡人中广为流行的“收继婚”观念,不可能不对李唐皇室产生深远的影响。按照这种特殊的婚俗,父亲死后,儿子可以迎娶后妈为妻;兄弟死后,家中其他男子可以迎娶嫂子或弟妹,以上两种情况,均不被视为“乱伦”之举。正因如此,李世民才能理直气壮地把弟妹杨氏纳入宫中。
第三,杨氏出身显贵、背景深厚,若将其纳入后宫,可以起到笼络前朝宗室、巩固皇位的作用。杨氏出身极为显贵,是隋朝观德王杨雄(隋文帝族子)的侄孙女,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跟隋朝皇室的关系很亲近。虽然隋朝已经灭亡,但杨氏皇族的影响力还很强大,若能妥善地加以利用,必然能起到稳定时局、巩固江山的作用,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李、杨两家联姻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正因为以上三点考量,唐太宗在杀死亲弟弟后,甘愿冒着名誉受损的风险,置天下公议于不顾,最终将弟妹杨氏纳入宫中,将其变为自己的女人。虽然入宫后没有得到正式的名号,但杨氏却极得唐太宗的宠幸,并为他诞下幼子李明(曹恭王)。唐太宗对杨氏宠爱极深,以至于在爱妻长孙皇后死后没多久,他便流露出想要册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
对于这个有违人伦天理的举动,耿直宰相魏征上书切谏,以春秋时期的辰嬴(秦穆公之女,起初嫁给晋怀公,怀公被杀后被其伯父晋文公“接收”)来比喻杨氏,告诫皇帝千万不要步晋文公的“后尘”,免得天下人耻笑。唐太宗思虑再三,觉得很有道理,最终无奈放弃这个荒唐的想法(“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见《新唐书·卷八十》)。
因为身份上的尴尬,杨氏最终无缘后位,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得到唐太宗的宠幸。杨氏委身唐太宗多年,直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享寿不详(杨氏去世的时间,可从《归仁县主墓志铭》进行推测,“归仁县主”是李元吉之女的封号)。杨氏去世后,唐太宗哀伤不已,下诏举哀并为其举行厚葬。至此,在李元吉遇难21年后,身份尴尬的杨氏完成人生的谢幕,只是史料没有记载,她究竟是跟谁葬在一起。
曹恭王李明
最后简单说说杨氏所生皇子李明的情况。据史料推测,李明最早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并在杨氏去世的当年获封为曹王,当时才十几岁。唐高宗在位期间,李明历任梁州都督和虢州、蔡州、苏州刺史,仕途生涯相对简单。永隆元年(680年),李明因与废太子李贤密谋造反,被流放到黔州,2年后被武则天逼令自杀。李明死后28年,唐中宗才下令将其灵柩运回长安,并恩准其陪葬昭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