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黄帝到底姓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帝到底姓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种划分方法,这里的划分方法是以汉武帝为界,分为汉武帝之前,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汉武帝之前的史料受儒家影响小,汉武帝之后的史料受儒家影响大,而最系统的《史记》恰好写于汉武帝时期,这是三种以不同的价值体系来写的历史,相对而言《史记》会更客观更中立一些,所以作为我们首选的参考史料。
“姓”通“生”,商朝时期还没有出现姓的概念,应该是周朝宗法制建立之后才出现的,姓的概念没出现之前,部族的图腾是有的,并以此来区分部族之间的血脉关系,所以说,黄帝所在的那个时期应该是没有姓的,即便真的是仓颉造字,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所以我们这里提及的上古人物的姓是广义的,涵盖他们的图腾。这里的黄帝是指涿鹿之战的黄帝,可能还有其它“黄帝”存在,在此不分析。
《史记》有:“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黄帝姓名的记载,先秦史料虽然多有提及黄帝,但都没有说黄帝姓字名谁,我不知道黄帝姓公孙的出处,个人理解可能是音译,而不是公孙的字面意思。周朝是分封制,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公的级别最高,所以各国诸侯皆被称之为公。国君的儿子被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有一些没有得“氏”的后代便以公孙为氏,后来演变为姓,但这都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了。
我们知道“姬”是周王室的姓,那么,黄帝从什么时候开始姓“姬”的呢?《国语》可能就是始作俑者。
《国语·晋语》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那么《国语》是什么时代的书呢?据传是左丘明所作,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所以历史上一直认为《左转》和《国语》皆为左丘明所著。但是,只要是读过这两本书的人都能感到明显差异,这是两种风格,前者是编年体,重记事;后者是国别体,重记言。所以主流观点认为,现在的《国语》不是左丘明的《国语》,行文也不是春秋时期的风格,而是汉朝的伪作,暂时认为是西汉刘秀等人所著,要晚于《史记》。
《国语》里虽有暗示,但还没有明确地说黄帝姬姓,那么又是谁做实这件事的呢?有史可查是西晋的皇甫谧,他的《帝王世纪》里有:“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在这里不过多评价郎中皇甫谧的能力,但他编的那个帝王谱系确实误导了后世,其影响力远大于《史记》,贻害深远。唐朝的孔颖达延续了《帝王世纪》的说法,有:“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自此,黄帝姬姓便成了公认的标准,也就彻底坐实了黄帝就是周朝的先祖。也就是说黄帝的姬姓是后人倒推出来的,因为周王室姬姓,黄帝是周王室的先祖,所以黄帝也姬姓,那么黄帝真的是周王室的先祖吗?
黄帝城
周王室又是怎么看待黄帝的呢?左丘明的《展禽论祀爰居》有:“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那时候周王室还在,这句话可谓是时人写时事,是可信的。周人祭祀的是谁呢?帝喾、后稷、周文王、周武王,这是一个完整的谱系,帝喾是神,参见帝喾,为什么生下来就能自言其名?一文,后稷是始祖,是姜原感孕而生,周文王和周武王是王朝建立者,并没有黄帝什么事。再者,在周朝的文学作品里,基本没有歌颂黄帝的内容,似乎从来也没认过黄帝这个先祖。所以,周的先祖是黄帝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也与周部族的起源传说相矛盾。
那么,黄帝热又是从何时兴起的呢?有史可查的是春秋末战国初,田氏掌控齐国朝政开始的。田午建稷下学宫,编著各种托名于黄帝的著作,合称黄帝书,这就是黄帝出现的分界线,在此之前的商周甲骨文、金文,春秋时期的文献中都少有黄帝出现,而在此之后黄帝一名便开始普遍出现在文献里。那么,田氏为什么要推崇黄帝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聊聊田氏的历史了。
齐国田氏源于陈国,楚国灭陈,陈公子逃亡到齐国,后来在齐国做大。而陈国先祖名叫遏父,原本追随商,后来投奔周,其子与周武王长女成亲,被封于陈,为侯爵。遏父妫(gui)姓,是帝舜的三十二世孙,其妫姓源于舜,但舜并不是妫姓的始祖,通常情况下,部族的始祖都会有感孕而生的传说,但舜没有,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在此就不展开阐述了。那么舜和黄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抛开《帝王世纪》来分析舜和黄帝的关系。避免啰嗦,在这里给个粗暴的立论: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皆源自母系氏族社会,那么妫姓源于哪?没错,是妫水,还是一如既往的结论,先有妫姓后有妫水,在远古时期,部族和河流是一体的,部族依河而居,河流因部族而名。妫水在哪?在北京!
是不是很违背常识?这是行政区域划分导致的,准确地说妫水的源头就在现在的北京延庆境内,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淌,其终点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就是上古的涿鹿,也就是黄帝大败蚩尤的涿鹿之战的发生地。参考黄帝,来自东北的征服者?,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交界地带,这是妫姓的源头,并不是舜的出生地,就像之前说的,舜不是妫姓的始祖,而是后代,黄帝阪泉之战击败炎帝,阪泉大致在今天的阳曲一带,所以山西高原应该都在黄帝部族的掌控之下,舜所在的妫姓部落由妫水迁徙到山西南部是合理的,大胆的猜测,现在的辽宁、山西、以及陕西北部和蒙古东北部地区的上古势力都与黄帝部族有关。
从原始部族的迁徙与扩张来看,舜帝是黄帝的后裔是站得住脚的,至于是第几代,这个就无从考证了,齐国田氏的家谱并不可靠,个人赞成姚和妫同源,分化为两个部落,尧所在的姚姓部落迁徙到临汾一带,皆出于黄帝部族,这里的黄帝是指在涿鹿和蚩尤发生战争的那个黄帝。如果非得给黄帝一个姓,我们暂且选择太史公的“公孙”一说,这里的“公孙”是音译的复姓,与公的孙子无关。
至于说姬姓源自黄帝,周人出于黄帝,暂时还找不到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有的只是后人的杜纂,事实上,姬姓更可能出自姜姓,或是和姜姓皆出于古羌人,参见炎帝,远古羌人的后裔?一文。那么《国语》把黄帝说成姬姓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为了完善儒家的体系吗?暂时也没有看到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