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此前专诸曾提出两个问题,可看出他并非莽夫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古时候四大刺客之一,与聂政、豫让、荆轲并列为古时候四大刺客,同时记载于《刺客列传》中。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刺客大多是莽夫,他们往往经过怂恿和鼓动,会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比如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而不顾自己的性命。
其实并不然,专诸在刺杀之前,向阖闾提出两个疑问,反映其不是莽夫。
一、公子光为何要杀吴王僚
寿梦是吴国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在位25年,让吴国真正踏上了春秋舞台。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眛,四子叫季札,在四人中,季札看上去最贤能,所以打算传位给小儿子。
然而,当时诸国以嫡长子传承制为正统,尊重礼法的季札不愿接任王位。
所以,寿梦临终前只得传位给长子诸樊,但是却交代以后一定要把王位传给季札。
《史记》记载: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在位30年,临终前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把吴王之位传给了二弟余祭,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父子继承制,为以后季札当上君王铺路。
余祭在位17年,临死前把王位传给三弟余眛,余眛在位第四年病危,按以往惯例,应该将王位传给四弟季札,可是季札依旧不肯继承王位。
如此一来,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终止了,那就恢复到原先的父子传承制,因此余眛之子公子僚成为吴王。
诸樊之子公子光却愤慨不已,他认为自己应该是新的吴王,所以对吴王僚有了怨恨。
《史记》记载: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二、专诸是如何刺杀吴王僚
既然明面上的实力斗不过吴王僚,公子光只得私下积蓄力量,寻找贤能勇士,伍子胥和专诸就是代表人物。
专诸是屠户出身,长得英武有力,对母亲尤其孝顺,公子光不仅厚待专诸,同样对其母也尊敬有加,这让专诸非常感动,发誓以死相报。
公元前515年,楚平王病逝,吴王僚趁着楚国政权交接之机发动进攻,吴王僚的两位兄弟在外领兵,一时间吴国内部空虚,给公子光提供了绝佳的刺杀机会。
《史记》记载: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向吴王僚发出酒宴邀请,并在府邸的地下室设下伏兵,这是一场鸿门宴,但吴王僚也准备得相当充分,从王宫到公子光府邸的每个地方都有亲兵守护。
这种局面也在公子光的预想之中,地下室的伏兵用不上了,公子光只得假装脚疼躲进地下室,剩下的事情交给专诸。
而专诸没有让公子光失望,将匕首藏在鱼的肚子里,不顾自己性命把吴王僚刺死,而专诸也死于乱刀之下。
随后,公子光继承王位,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
《史记》记载: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三、行刺前专诸提出两个问题
在伍子胥的推荐下,专诸认识了公子光,在确定此事行动之前,专诸提出了大义名分的问题。
吴国前任君王是夷昧,如今的吴王僚是夷昧之子,君王之位来得名正言顺,为什么要取而代之?
于是,公子光便把父辈们为什么兄终弟及的原委重述了一遍,既然叔叔季札不愿意接受王位,传承制就该回到诸樊时期,所以新的吴王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吴王僚。
明白其中曲折之后,专诸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有了大义名分,为什么不在朝堂上提出来,让吴王僚主动让位?
以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点迂腐,但是在周朝礼仪数百年的熏陶下,尽管礼乐逐渐崩坏,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其实专诸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代。
这个时代讲究霸权,有了权就了掌控一切,以前所谓的礼仪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朝堂上,想要平静地完成政权交接,几乎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