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隐居东山,是什么让他再次出山?

  谢安隐居东山,是什么让他再次出山?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原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与“卷土重来”意思相近,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异曲同工之妙。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谢安从小聪明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谢安的父亲谢衰官至太常卿,谢家的名望和声誉不断上升。

  但是,谢安却无心做官,任著作郎不久就辞去官职,跑到距京城东三十里的东山上过起了隐居生活,每日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诗词歌舞,不亦乐乎。

  朝廷多次征召,都被他拒绝了。

  百姓们都感慨:“安石不肯出手,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呀?”

image.png

  谢安隐居东山

  后来,明帝司马昭的女婿、征西大将军桓温,亲自出面请谢安出山,担任司马一职。

  正好谢安的弟弟谢石担任西中郎将,因为性格孤傲,不体恤下属,在一次战斗中战败了,被罢黜了官职。

  为了保住家族地位,更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答应了桓温的邀请,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出任的那一天,朝廷许多官员都来给他接风洗尘。这其中有一个叫高菘的与他开玩笑道:“你过去高卧东山,朝廷多次下诏邀请你,都被你拒绝了,想不到今天居然自己跑来了。”谢安听了他的话,感到很羞愧,可又无可奈何。

  谢安到了桓温的府邸,桓温亲自出门迎接,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

  后来,谢安官至宰相,实现了从一介文人到位极人臣的转变。

  谢安在任职期间,体恤民情,两次推行改革,减免地租和劳役,减免苛捐杂税,削减多余的官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集中了国家的财力、人力、物力。深受百姓爱戴。

  桓温死后,谢安接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运筹帷幄之中,指挥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前秦率领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从长安出发,一路南下,延绵数千里,兵力是东晋兵力的数倍。

  谢安指挥弟弟谢玄沉着应战,忽悠秦军后退,秦军果然上当。

  晋军趁秦军后退时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乱做一团,前锋符融被乱箭射死,主帅苻坚被乱箭射中,秦军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秦军惨败。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氏家族的声望达到巅峰,谢安也被加封为太保、都督十五州军事,弟弟谢玄也被封为荆州、江州两州刺史。

  谢安为了避嫌,主动把荆州、江州的位置让给了桓氏,但是还是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受到了猜忌。

  谢安被迫带领家族离开京城,举家迁到了广陵附近。

  这就是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也是他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