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什么被葬在东陵之外呢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说法呢

  孝庄为什么被葬在东陵之外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时候封建丧葬制度,讲究子随父葬、妇随夫葬,尤其是皇室更为重视,因为他们是天下臣民的表率,是封建礼仪的捍卫者。清代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入主中原后,沿袭前明旧制,在丧葬制度上同样依照汉人的制度。可是,孝庄文皇后却打破了这个制度,死后没有葬在皇太极的昭陵,而是葬在了东陵的大红门之外。

  清东陵中共葬入了大清5位皇帝、15位皇后、136名妃子和1位皇子,这些人全部都是经过东陵的大红门进入的,为何孝庄文皇后连大红门都没能进入,被葬在了外面了呢?对此,就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孝庄文皇后在皇太极驾崩后,不守妇道,不顾皇太后之尊,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所以她死后也就没有资格与皇太极合葬。之所以说她没资格,主要是因为她成了摄政王多尔衮的王妃,再也不是皇太极的皇后,所以无法进入皇家陵园。

  第二种说法认为孝庄文皇后下嫁给多尔衮,给皇室抹了黑,丢了脸,于是不让他葬入皇陵,故意将她葬在风水墙外,大红门旁边,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看守陵门,充当警卫。

  第三种说法认为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后,自己觉得愧对列祖列宗,死后没脸与皇太极相见,她远离东北祖陵而将自己葬在儿孙的的陵寝旁,主要是为了心安。

  不管上面三个说法正确与否,但始终和太后下嫁这一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野史中对孝庄下嫁一事说得有鼻子有眼,但正史上却没有记载,很多史学家也认为此事纯属子虚乌有。太后下嫁这个说法主要是反清复明分子故意抹黑孝庄,其中张煌言就有《建夷宫词》一首曰: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这首诗说得更加逼真,好像亲眼所见一般。其实,当时的张煌言远在江南被清军逼得进退无路,这个时候他又岂能知道远在北京发生的事情呢?毫无疑问,这是没有根据的诽谤。

  孝庄文皇后作为清初杰出的政治家,辅佐过三代帝王,一生的丰功伟绩得到后世的认可。孝庄文皇后中“文”字是太宗皇太极的庙谥,按例,皇后的谥号要系皇帝的庙谥,这样知道她是哪一位皇帝的皇后。而孝庄能谥“文”字就足以说明她的地位是得到认可和肯定的。

  再者,无论是太庙也好,奉先殿也好,孝庄皇后和皇太极的牌位一直都是同室供奉的,这就说明孝庄皇后完全有资格葬入皇陵。况且,大清国运此后延续了二百多年,在这期间,历代皇帝对孝庄文皇后都尊崇备至,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凡是到东陵祭祖,也是先到孝庄的陵寝祭祀,然后再到顺治帝孝陵按照辈分一个个地来。

  孝庄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按照清代惯例,应该将她归葬昭陵。可是孝庄在临死前对康熙帝有嘱托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康熙帝向来对祖母至孝,自然要遵照孝庄的遗诏。可是又有难题,如果将祖母葬在了遵化孝陵附近,必将违背祖制。于是康熙帝在孝陵附近营建了暂安奉殿,将祖母的遗体临时停放在那里,然后慢慢想办法,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之计。

  可是,直到康熙去世也没有想到好的办法,雍正即位后一举攻克了这个难题,他遵照孝庄的遗诏,将其安葬在东陵的大红门外。疑惑的是,雍正帝为何不在东陵内建陵却要将孝庄葬在了门外呢?

  因为,孝庄皇后是顺治帝的生母,在东陵中辈分最高。可是顺治帝孝陵在陵中处于至尊无上的地位,若是将孝庄葬入陵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低于孝陵,这和她的辈分不相符。而将孝庄放在大红门外,后世子孙谒陵时,每次都必须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这给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

  因此,雍正将孝庄葬在了东陵大门外,并非像有些人说得那样是为了惩罚她为后世看守陵门,而是在康熙帝一直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雍正综合各种考虑而定下的最佳方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