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类器物在殷商时期流行商人为什么会对鸮如此钟情
还不知道:商朝猫头鹰的网友们,
远古时期的中国人一边努力在自然环境生存,也一边仔细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以此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对于中国人来说,天是要顺应不可违逆的,而能够自由遨翔、又可在树梢停留,在天地间穿梭并来去自如的鸟儿,就被人们视具有神性、能与上天沟通的使者,进而成为天界动物的象征。
在众多“能与上天沟通”的鸟类中,远古时代的人们最偏爱古称“鸮”的猫头鹰。仰韶文化墓葬中,考古人员曾发掘出一件陶鸮鼎,且各地的仰韶文化遗址也出土很多类似鸮造型的实用器物。除了仰韶文化外,位在内蒙古的红山文化也有出土大量鸮造型的玉器,据推测玉鸮应与其宗教文化较有关连。
这股对猫头鹰的热爱,也能在殷墟出土的器物中看到。如殷墟妇好墓曾发现多件玉鸮,其造型、雕法与纹样基本一致,整体造型为圆雕、蹲式、头上有两个毛角、圆眼、菱形眼眶、长钩喙下卷至胸前、短翅、短尾触地、短足、双钩阴线刻翅羽纹、勾云纹、尾羽纹。不过商代最多的,还是青铜鸮,不仅造型繁多且制作精致,鸮的特征非常鲜明。
殷商时期鸮类器物如此流行,代表当时人们对于猫头鹰曾有疯狂的崇拜,为何商人对鸮如此钟情呢?
从出土青铜鸮判断,其造型与纹样皆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者推测其或许是在宗教祭祀场合使用。众所周知,商人特别崇敬鬼神,而祖先是他们主要祭祀的神灵。《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道出殷商文化特色-商人把祭祀祖先、神灵列为首要。且祖先与神灵不同,与自身是最为亲近的存在,因此举凡后代子孙与占卜吉凶等问题必定会向祖先请教。更会用丰厚的祭品、隆重的祭典,来取悦祖先,以得到先人的庇佑,这也是为何殷商时期会大量使用礼器的原因。
总是在夜晚出没的猫头鹰,则被商人视为背负祖先的灵鸟、祖先的化身,而把鸮当作祖先来崇拜。甲骨文中的“雚”,其来源正是一只瞪大眼睛的猫头鹰。而商族族源神话也与鸟有关,传说来自少昊的有娀氏之女简狄,因吞了玄鸟所产的蛋而生下契,《诗经.商颂.玄鸟》有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披四方”。从商人对鸮的重视度,有部份学者认为“玄鸟”可能不是指燕子,而是祖先的化身-鸮。
上古时代的社会,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动物图腾信仰,殷商的先祖为以鸟图腾为主的少嗥氏之族。而玄鸟生商的神话,并没有因为商亡而中断,不仅流传更广还追加很多设定。由于古人尚无法说清妇女怀孕的原由,但观察到禽类的蛋经由孵化变为新生命,于是将两者相结合,这样的解释为时人普遍接受,进而广为流传。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简狄已经成为帝喾之妃,而在知名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里,更是把玄鸟与帝喾相结合,本来为“感玄鸟而生”,或“无父而生”的商代始祖契,有了父亲。
到了秦汉时期,被商人视同神一般存在的玄鸟,反而成为类似送子鸟的存在,如内容以先秦史料为主的《逸周书.时训解》,就有载:“玄鸟不至,妇人不娠”,《礼记.月令》也载:“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禖,音没)。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人们会在仲春玄鸟到来的时节,向生育女神高禖求子。据学者研究,高禖为中国远古时代的生育之神,夏商周三代皆有,不过对象不同,夏人认为高禖是女娲、商人觉得是简狄,而周人则视作周人始祖后稷之母姜嫄。
魏晋时期,祭祀高禖的活动与三月三日上巳节结合,当天除了祓禊(驱除疾病灾厄)与男女约会外,人们在曲水流觞游戏中还会把鸡蛋或是其它禽类的蛋煮熟,放入水中顺流而下再食用,西晋文人张协在《洛禊赋》中写道:“夫何三春之令月……朱幔红舒,翠幕譑连,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中河”。这种在仲春时祭祀高禖、迎玄鸟求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清代《昌黎县志》载:“三月三日‘蟠桃会’……男女俱簪鲵叶,若门前插柳,以迎玄鸟”。
上古神话的演变,反映故事情节从简变繁的过程,不过内容如何加油添醋,始终没有改变“玄鸟生商”的主题,而故事最初的版本,可说是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的真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