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
我们对于项羽也并不陌生,他起兵反秦,神勇无敌,但是最终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但是,当时的项羽完全是有机会度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的,那么,项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不肯过江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现在最普遍的看法是因为项羽兵败,羞愧难当,又加上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所以拔剑自刎,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非常符合项羽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但项羽不肯过河的真正原因应该另有其他,项羽的性格缺陷是导致他死亡的关键因素。
项羽这个人虽然勇猛无敌,但是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不能当机立断。这一点在鸿门宴时被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可能当时项羽并没有杀刘邦的想法,但是项庄已经开始舞剑了,只要项羽能够更加果断一点,根本不会有日后的败局。
过江可图谋大事,但又没有颜面,临死前的项羽还在苦苦犹豫。
推荐阅读: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公主,杨丽华最后结局如何?
项羽有仁慈之心,但在当时看来,颇有些妇人之仁。如果项羽过江回到江东,刘邦绝不会像自己当初那样,划河为界,给刘邦充足的时间去休养生息,招兵买马。以刘邦的性格必定会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彻底歼灭自己。
此时的项羽本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如果过江逃走,战火肯定马上烧到江东,自己赢不赢是个未知数,但是江东子民肯定因为自己而受到战火的连累,这是项羽不愿意再见到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羽已经知道了自己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项羽兵败如山倒,士气大降,而且自己身边已经没有可用的人。
原来的手下要么战死,要么就归顺了刘邦,项羽的心已经凉了半截。反观刘邦则士气如虹,是人们心里一位仁慈的君主,民心所向。
而百姓则畏自己如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残暴之君,民心向背,自己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了。
项羽就是看穿了这一点,最终做出了自刎的决定。
民心是最关键的,刘邦得人心,项羽人心尽失,这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如果项羽能对百姓关怀有加,让人们对他亲之信之,那么以后的结果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