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巨鹿之战后为什么不称帝?项羽搞分封值得思考!
项羽巨鹿之战后为什么不称帝?项羽搞分封值得思考!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巨鹿之战后,
项羽一方面明尊怀王为义帝,暗中却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以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分成了18个诸侯国,分封给各个诸侯与降将、部将。
最值得后人思考的是--为何项羽要在此时搞分封?
当时,巨鹿之战中,项羽战胜了围困巨鹿的20万王离军以后,统率代、齐、燕、赵、楚王路诸侯大军,与章邯渐成雄师的大军对峙于漳水。当时,章邯急于决战,但从秦二世三年一月开始,到六月章邯降为止,两军并未交战。
项羽之所以不战,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有更深的考虑。当时,章邯手中是20万的正规军,而项羽在兵力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同关中考虑的一样:若此时诸侯又作壁上观,那么,楚军肯定不会占据优势。以这样的军力与章邯决战的话,就算是胜了,也会大伤楚军元气,是以项羽根本不肯轻易决战。
再者,项羽于巨鹿之战中全歼王离军团,早已威名远扬,当时,各路诸侯奉他为上将军,统率诸侯联军。但各路诸侯各有自己的地盘与军队,且军队成分复杂,指挥起来,恐怕难度不小。若项羽此时能够缓攻章邯,便可以利用“秦军在侧”的巨大威胁,逐渐地收服各路诸侯为己用。
很可能就从这一时期开始,项羽开始与范增等人谋划下一步的战略,而这一战略主要是收服各路诸侯(包括秦军)为己所用。
但是,当时时局大乱,群雄争霸,敢在这个时期揭竿而起的,野心都不小,要收服这些各怀异心的英雄谈何容易?有秦军威胁在前,各诸侯为自保,尚会听项羽指挥,但若秦军威胁一去,恐怕再也无人愿听项羽之令了。想要让他们对自己死心塌地,自然要拿出有分量的砝码,将诸侯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拴在一起。
有学者认为,项羽当时在咸阳完全可以立即称帝、统一天下,但事实上这不仅不可能,更不现实——当时,整个天下的地盘基本都掌握在旧贵族的势力之中,而项羽控制的地盘仅仅有关中而已。但是,关中一地如今却聚集了包括刘邦、申阳在内的大批灭秦功臣,他们不仅有功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各自的独立军队与忠诚支持者。
此时的项羽名义上只是楚怀王的臣子,其全部家当仅有几万楚军。以几万楚军的资本想要学始皇,将天下大权集于自己一身,那无疑是以卵击石——楚军不仅要防止几十万诸侯军再反,还要让大批野心家对自己臣服,这实在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项羽从巨鹿之战开始,便利用秦军的威胁,挟持多路诸侯聚集于自己的管理之下,同时还用割地封王的条件诱惑秦降将与诸侯为自己效劳。如今,秦朝已灭,野心家们云集咸阳,翘首以待,为的就是让项羽兑现裂土封王的许诺。此时,项羽已是箭在弦不得不发——他无论如何都要给这些人一个交代。
但是,当时六国掌握在诸侯的手中,项羽本人并无尺寸之地可封,因此,他唯一能行的,就是先“王”,然后再将原有的封地打乱,以自己灭秦的威望来重新分封。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利用这些诸侯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由无封地到有九郡的“西楚霸王”。可以说,项羽的分封不单单是迫于形势,而且需要对各个势力有个交代,更是为自己日后打江山、坐实霸王之名直至一统天下的必要之举。
眼下,他手中最有分量的砝码莫过于“灭秦封天下”。唯有“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才有可能使诸侯臣服,从而驱除“王关中”甚至“王天下”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