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南宋为什么会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襄樊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273年年初,作为南宋京湖防线支柱的襄樊地区一片肃杀。
在这一年的正月初九,作为襄阳犄角的重镇樊城陷落,元军大将阿里海牙下令屠城,忽必烈致函襄阳守将吕文焕,在肯定他对南宋忠诚的同时,以屠城为要挟,威逼吕文焕开城投降。
此时的襄阳城已经被围困了五年有余,因为援军久不至,襄阳城内的粮草、衣物、武器等物资悉数告罄。吕文焕看到这些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老兄弟们衣不裹体、食不果腹,所用的武器也满是缺口,他动摇了。
随即,元将阿里海牙、张庭珍轮番在城下劝降吕文焕,面对南宋疲软无力的支援,吕文焕对南宋朝廷满是失望。为了保全麾下将士与家眷,吕文焕于公元1273年二月二十四日开城投降,历时近六年的襄樊之战落幕。
在襄樊之战落幕后,南宋赖以生存的京湖防线几近崩溃,六年之后,随着陆秀夫负帝蹈海,南宋帝国寿终正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襄樊之战就是决定着南宋国运的一战,襄樊的存亡直接折射出了南宋的存亡!
可能很多同学不清楚为何元军突然增兵襄樊,从南宋防御最严密的京湖防线发动决战。这其实离不开一个南宋名将,正是他力主建议忽必烈转移进攻目标,大举攻打襄樊的人,而后他更是被后世誉为了“灭宋头号功臣”。
南宋名将却给元朝提供了灭宋良策,而后南宋更是因此灭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南宋名将叫做刘整。
他本是金国人士,金朝末年南下投奔南宋,先后得到了赵方、孟珙、江万载等名臣的赏识,曾率十二人勇夺信阳城,名震天下。公元1254年,随四川制置使李曾伯入蜀,坐镇泸州,出任泸州知府、潼川路安抚副使,指挥宋军给予南侵的蒙元大军以重大打击。
刘整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因而引起了吕文德等人的嫉妒。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刘整出谋划策必然被否定,而一立下战功便被瞒报。不久,李曾伯因得罪权臣贾似道被罢官贬谪,与贾似道内外勾结的吕文德借机将与刘整不和的俞兴调任四川制置使,处处对刘整形成了掣肘。
刘整起初不以为意,认为自己一心为国,吕文德等人也那他没有什么办法。可是,让刘整惊慌失措的事情发生了——名将向士壁、曹世雄两人战功赫赫,但是因为他们不依附于贾似道、吕文德集团,便被贾似道逼死。刘整见此有了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再加上此时他的老上司赵方、孟珙已经去世,江万载致仕、李曾伯被贬,在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够为他保驾护航,遂主动接触蒙元。
公元1261年六月,在吕文德等人的逼迫之下,刘整被迫降元,将南宋京湖、川渝两条防线上的虚实悉数透露给了蒙元。宋理宗得知后,勃然大怒,命俞兴指挥将士讨伐刘整,却被刘整轻松击败。
刘整降元之后,针对南宋川渝防线依靠着余玠构建的山城防御体系,形成了节节抗击之势,元军推进不顺;两淮防线水网密布,元军无法发挥骑兵之利的现实情况,大胆地提出了“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的策略,建议忽必烈将主力部署在京湖防线,攻击京湖防线的支柱——襄樊地区。
可是此时的忽必烈正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再加上蒙哥汗死于征讨南宋的路上,群臣一度丧失了灭宋的信心,皆不同意进攻襄樊。
公元1267年十一月,刘整再度入朝,此时南宋方面名将高达被迫降元、一大批不愿与贾似道等人同流合污的文臣武将被打压,而元朝方面则是平定了内乱,稳固了统治。鉴于这种情况,刘整再度提出“欲灭南宋,必取襄阳”的策略,力劝忽必烈下定攻打襄阳的决心。而后,刘整又为元朝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水师,成为了襄樊之战的主力军。
次年九月,在麻痹京湖防线最高指挥官吕文德的同时,忽必烈派大将阿术率陆师,刘整率水师,水陆并进,合围襄樊,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