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结婚需要彩礼 古时候结婚丈母娘会要彩礼吗

  古时候彩礼的网友们,在中国古时候丈母娘还会要彩礼吗?

  在当今中国,结婚最离不开的话题就是丈母娘的彩礼问题了。七十年代,彩礼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八十年代,彩礼是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九十年代,彩礼是“彩电、影碟机、音响”和“三金一木”。如今,21世纪的彩礼是什么?有些网友说,是丈母娘口中的“天价彩礼”;有些网友说,是丈母娘推高的高房价,她们靠女儿发家致富呢。你们,觉得呢?

image.png

  天价彩礼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时候,不同的朝代都会要多少彩礼呢。

  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男女双方达成婚约,男方一般都会活捉一只大雁作为彩礼,以此表达对对方的心意。大雁都是忠贞不渝的信物,在那时聘礼和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男方“富足”一点,还会送女方其它一些东西,像鹿皮、狐皮什么的,倍有面子。

  到了西周,礼制出现了,对于男女双方的婚配开始有了规矩,也就是古时候人结婚必不可少的环节——“三书六礼”,具体是怎么样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礼 记》: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 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三书”实际上就是“礼书”,即男方下聘礼时,列一张详细的聘礼清单给女方,让她们瞧一瞧聘礼有哪些东西,多少种类,多少数量。

  “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六个“礼”。

  “六礼”的整个过程就是:

  (一)男方看中女方,就要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这叫“纳采”),提亲的时候大雁依然必不可少;(二)委托媒人问女方的出生年月日(这叫“问名”)

  (三)拿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八字合一下,看是否婚配(这叫“纳吉”);

  (四)然后男方就会把聘礼和礼书送到女方家(这叫“纳征”,又称为“过大礼”),实际上换现在的说法叫送彩礼、送钱;

  (五)接着便是选个结婚的好日子(这叫“请期”);

  (六)最后,在结婚吉日那天,新郎和媒婆带着迎亲队伍来迎娶新娘(这叫“亲迎”)。

image.png

  结婚拜堂

  一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这时候的结婚程序就从简了。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意思是布就可以当彩礼了,也就是说拿一块布,就可以把媳妇抱回家啦。

  不过,到了汉朝,随着国力的提升,百姓丰衣足食。结婚的成本开始突飞猛进。彩礼除了钱财,还需要布匹、酒水、牛羊等几十种。提亲的时候依然需要送大雁,不过可以用鸡鸭来替代。

  可是又到了唐朝,彩礼又不用那么多,对物质不是看得很重,可能当时思想文化都比较开放吧。譬如,诗仙李白就是以一首《梁园吟》迎娶了她的夫人宗女士(具体名字不详),造就了“千金买壁”的美谈!

  到了宋代,女方嫁女儿变成了“累赘”。男方送彩礼过来,女方结婚的时候需要准备多于彩礼数倍的嫁妆,还不包括珠宝首饰、黄金、绸缎等奢侈之物。当时,甚至出现女方父母为女儿置办嫁妆而导致倾家荡产的情况,那时候嫁女儿叫“赔钱货”。恐怕宋代时候的丈母娘,哭晕在厕所里了哦。

  到了明初,虽然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止搞“天价彩礼”,提倡贵贱之间不能通婚,贫穷和富裕的人之间不能通婚,法律上提倡门当户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价彩礼还是屡禁不止。明朝徐渭有这样的记述:

  “浙东一带嫁娶奢侈之风盛行,有女虽在襁褓,则受富家子聘,多至五七百金。”

  五七百金,折合现在人民币两百多万元的彩礼,天呐!这都是富家子弟的婚娶,想必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么多的彩礼来置办婚礼呢。

  最后看看清代的男人娶妻需要花费多少钱。有一本《清.婚事杂登》的书籍,详细地记载了普通家庭结婚时下聘礼的清单:

  “礼银六十四两,迎送彩银八钱,叩门彩银四钱,净增彩银六钱,掌翰礼壹两,迎书彩银八钱,物品若干”

  从上文中可以得出,清代娶妻大概要花费纹银不到七十两。换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14000元左右。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一万四的彩礼也还好。

image.png

  婚姻自由、恋爱自由

  如今,婚姻自由,没有古时候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我们不要总是纠结新闻报道中那些夸大其词的“丈母娘天价彩礼”的事情,做好自己,不要被世俗影响过多。

  彩礼的多少,并不能一定代表今后婚姻会幸福快乐。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毕竟是冲着过一辈子去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