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灭亡之后那些王族后裔是什么下场?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伐夏,率领诸侯讨伐夏桀,灭掉了韦、顾、昆、吾等亲夏诸侯,夏桀边逃边战,最终逃至鸣条(今山西安邑),双方爆发了一场大决战,史称“鸣条之战”。鸣条之战后,夏室覆灭,商汤在亳称王,夏桀被流放于历山,后夏桀又逃到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并死于此处。

  夏朝灭亡之后,王族后裔何去何从?鲜为人知的是,夏人并未全部灭亡,反而一直流传了下来,甚至其中一支残余王族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国家还一直延续到秦始皇时代!

  夏朝灭亡之后,残余族人大约分为三支:一是剩余势力主要留居中原,二是夏桀带着不少族人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三是北支进入蒙古高原,与当地诸族融合,司马迁认为匈奴祖先是夏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但现代考古发现匈奴并非源于夏人。

image.png

  根据先秦史书记载,留在中原的夏朝王族,在商汤扶持之下建立了“杞国”。《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建国。迄今为止,一共有六块殷商甲骨文提到“杞侯或杞地”,证实商朝杞国真实存在。不过,商朝晚期,杞国可能已经灭亡,因此武王伐纣之后,寻找大禹后裔,找到“东楼公”,将之再封于杞,建立杞国,以继承夏朝宗祠。

  至于夏桀带领族人迁到南巢的南支,史书没有记载,估计已经或消失或融入,后世已经无法辨别。

  除了杞国之外,夏朝还有一些王族流传了下来,其中一支王族不仅延续到了秦始皇时代,而且还曾是春秋五霸之一。

  我们都知道,周朝建立之后,曾经大肆分封诸侯,以至姬姓子孙遍布华夏,而夏朝时期,其实也曾分封子孙。因此,夏朝灭亡之后,早已被分封的、地处偏远的夏朝王族后裔诸侯国,由于商朝并未或不便攻打,从而流传了下来,就目前史书记载来看,至少有两支一直传承到春秋战国时代。

  夏朝第三位君主是姒太康,由于自幼跟随夏启享乐,即位后的生活更是腐败,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外出狩猎数月不归,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有穷氏后羿趁机篡夺政权,不准姒太康入国,史称“太康失国”,又称“后羿代夏”。

  后羿为王八年,贪污享乐,治国无道,国人不服,于是后羿将王位让给太康之弟仲康。仲康病死之后,儿子姒相成为国王。但这时形势发生变化,后羿亲信寒浞发动政变,杀死了后羿,准备自立为王,从而追杀姒相,“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姒相)”,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四十年之后,少康将寒浞杀死,成功复国,犹如再造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复国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避免再度发生太康失国惨剧,于是至少分封了两个国家。

  第一个叫鄫国。开创我国史书纪传的先河之作——《世本》记载:“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史载少康有九子,曲烈实为其次子。鄫国是一个谜,据说与申国(炎帝子孙之国)相邻,大约位于如今河南方城,国都在方城八里桥一带,此地出土了大量夏朝文物,其中包括象征权力的石钺。春秋时期,鄫国被莒国所灭。

image.png

  第二个叫越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国为夏朝少康帝少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

  少康封少子于越,除了加强地方控制,还有与大禹有关。《吴越春秋》记载:“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约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随后大禹巡行天下,登上会稽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建有“禹王陵”。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少康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

  确认一个王朝传承情况,其中重要一点是君王世系,犹如我们熟知的家谱,《越绝书》、《吴越春秋》中都列出了早期的越王世系。其中,《越绝书》是记载古时候吴越地方史的杂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被誉为“地方志鼻祖”,传闻第一作者是子贡,还有说是袁康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作者应该是春秋战国中人,因此此书学术价值极高。

  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无余传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语……众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四时致贡,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安集鸟田之瑞,以为百姓请命。自后稍有君臣之义,号曰无壬。壬生无译,译专必守国,不失上天之命。无译卒,或为夫谭。夫谭生允常。

  无余建越开始,越国有着相对完整的世系,这就进一步证实越国是大禹与夏朝王族后裔的事实。

  经过二十余世传承,至允常在位之时,吴越爆发战争,拉开了吴越争霸的序幕。

  公元前537年,吴越在越国北部边界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不久双方缔约媾和。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发兵攻越,占领檇李等地。五年之后,越王允常趁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越国先胜后败最后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之后,越国迁都琅琊,兵锋直抵中原,天下诸侯震动,勾践由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最后一位春秋霸主。

  《史记》: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么君皆入朝。

image.png

  公元前465年勾践去世之后,勾践其子孙继续其霸业,越国强盛一时。勾践之子越王鹿郢、勾践之孙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勾践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这一局面在朱勾(不寿之子)弑父篡位后遇到突变。

  自朱勾始,越国三代发生了弑君的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持续了百余年,导致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公元前306年,楚越爆发战争,越国惨败,越王无疆被杀,楚国大并越国土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巨无霸”。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越国陷入混乱之中。

  不过,作为春秋晚期大国与霸主,越国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之越国地处东南远离中原,因此散乱越国反而一直得以保存。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降越君,置会稽郡,越国灭亡,后来秦始皇南征百越,其中部分就是越国后裔。但越国真正灭亡是在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迁到了江淮,越国由此才真正灭亡。

  总的来说,夏朝王族建立的越国,应该是春秋最后一霸、战国第一霸。遗憾的是,由于越国最高光的时刻,主要集中在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且又位于东南一隅,一直不为中原文化重视,史书记载较为简略,所以我们谈及战国群雄,往往都会下意识地忽略这个国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