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有历史原型的 四人分别是谁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游记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一直都被当做一个神话故事来看,对它的定义也的确是神魔小说,但那是并不代表里面的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比如师徒四人,唐僧的原型的确就是玄奘,但是另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其实也是真的有历史原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虽然他们都不是人类,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的原型又分别是谁呢?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要写的是以唐僧为首的师徒四人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神魔小说,里面有各路神仙妖魔鬼怪争相斗法,这些肯定是虚构的啦。但你知道吗,其实这个“取经小分队”历史上的确是有原型的。

  01唐僧vs玄奘

  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唐长老取经路不受待见,自己做事总是婆婆妈妈,但好歹也是取经核心啊,同样他的原型玄奘大师也是取经的核心。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取经这个故事的就是以玄奘大师这次西行的事迹为原型。

  02孙悟空vs车奉朝

  孙悟空的原型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是跟过玄奘几天的石磐陀,还有一说是佛教的护法神猴。而名字最为相像的就是这位悟空大师了。

  悟空(731—812),俗名车奉朝,唐朝名僧。京兆郡云阳县(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一带)人。是后魏拓跋氏关系疏远的后裔。

  车奉朝最重要的事迹就是迎回佛牙舍利。车奉朝早年从军,为小吏,自小天资聪敏,喜欢儒学,为人孝悌名闻乡里。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罽宾遣特使赴长安,表示意愿归附。

  次年(751),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及40余众护送罽宾使者返西域时,车奉朝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天宝十二年(753),唐使团启程从罽宾返回长安,抵达罽宾国王冬天驻地犍陀罗。

  至德二年(757年),车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随团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罗养病。病中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时罽宾佛教盛行,高僧云集,车奉朝病愈后便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赐车奉朝法号法界。

  此后,法界随舍利越魔学习梵语,并随其游历罽宾、天竺等国访师问道,研学佛法。广德二年(764年),南游中天竺国。

  几年后,法界萌生返唐之意,于是向师傅提出东归请求,舍利越魔怜悯其心,准其所求。舍利越魔赠与法界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舍利等圣物,请法界带回大唐。

  法界取来时的道路,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他在疏勒和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作了暂短停留,然后北上,到达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王挽留法界在龟兹传播佛教、翻译佛经。法界见龟兹物产丰饶,佛教昌盛,遂留驻龟兹莲花寺,与龟兹高僧勿提提犀鱼等僧众,共同翻译从印度带回的《十地经》、《十力经》、《回向轮经》等佛经。法界共在龟兹生活30余年。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法界离开龟兹。贞元六年(790年)二月,抵达京城长安。入朝后,法界将带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译经卷进奉入内。经功德使窦文场的奏请,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长安章敬寺,并赐法号“悟空”。悟空自离开长安到返回长安,已年逾六旬,前后共计40年。其间经过安史之乱和吐蕃的多次寇掠,回到云阳县省亲时,父母家人早已亡故。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高僧圆照编撰《贞元释教录》,其卷下《入藏录》中新收的6部39卷经典中,就有悟空参与翻译的《十力经》1卷(署勿提犀鱼译)及《回向轮经》1卷、《十地经》9卷(上二部均署尸罗达摩译);并将悟空在西域的见闻写成《悟空入竺记》,作为《十力经》的序言,详细记述了悟空在天竺和罽宾的求佛事迹。自此,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经历方被记入史籍。法国沙畹有法译本。

  唐永和七年(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圆寂于长安护法寺,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建振锡寺和悟空禅师塔纪念。宋代赞宁在《悟空入竺记》的资料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在《宋高僧传》“译经篇”中,正式为悟空立传。另外,赞宁的《宋高僧传》里,也为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

  03猪八戒vs朱士行

  别看八戒在《西游记》里的形象是好吃懒做,油嘴滑舌,他的原型朱士行可是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期的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西行求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虽只送回一部经,他那求法忘我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不畏艰险,以为法忘躯的抱负毅然前往。他送回的大本《般若》译出之后,颇受佛学界的重视,晋道安曾称赞说:“善出无生,论空持巧,传译如是,难为继矣”。

  当时的义学高僧如帛法祚、支孝龙、竺法汰、竺法蕴、康僧渊、于法开等人,都为之作注或讲解,形成两晋时代研究般若学的高潮。

  后世著名的佛教学者,如汤用彤和吕澄,都对朱士行西行求法的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从汉僧西行求法的历史来看,朱士行可说是开创风气的先锋,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非常艰险,又乏人引导,朱士行只凭一片真诚,竟然达到了目的,这种热忱足以和后来的法显、玄奘媲美。

  他求法的经典虽然只限于《大品般若经》一种,译出也不够完全,但对于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所以翻译佛典的风气随即风行于京华一带,凡是有心讲习者都奉为圭臬。

  朱士行西行的贡献是求得《大品般若经》,从而在我国开启了义学的先河;同时将西域佛教传入我国,也促进了东西政治、文化的交流。

  04沙和尚vs深沙神

  与其他人的众说纷纭不同,《西游记》取经队伍中最不为人们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所以沙僧的原型也有比较统一的说法。

  在钱文忠的讲述中,玄奘曾在途经敦煌西方长达800余里的流沙地带时,无意中打翻了水袋,差点丧命。昏迷中,玄奘梦见了一个数丈高的大神,手执兵刃,对他怒喝。玄奘随即被惊醒,连夜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

  当玄奘取经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后,这800余里的流沙地带变成了“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而大神,也变成《诗话》中的深沙神。不过,《诗话》中的深沙神已不再佑护玄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