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雄主刘焉究竟是何来历?

  西蜀雄主刘焉究竟是何来历?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东汉末年,群星荟萃,群雄粉墨登场,一同演绎公元二、三世纪华夏大地那段近百年的战乱风云。刘焉、刘表、袁绍、袁术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雄主,都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刘焉,更为特殊,以至于在历史上留下着重的一笔。

  刘焉,与西东汉二朝的皇帝同姓,都是国姓“刘”,都是汉室皇族后嗣。《三国志?蜀书一?刘二牧传》记载: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刘焉及刘璋传记的开篇第一句话,一下子就透露出极其丰富的信息:即第一个信息,刘焉的出生地点。江夏,郡名,属荆州,西汉高帝六年(前201)设置,治西陵县(今湖北武汉新洲区西二里),县十四。《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注:“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竟陵,县名,秦始置,属南郡十八县之一,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改属江夏郡,位置在今江汉地区一带,治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又说在今钟祥县西北九十里丰乐镇附近)。竟陵,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改属江夏郡。

  第二个信息,刘焉的血脉传承。刘焉,祖先是汉鲁恭王。汉鲁恭王——刘余,汉景帝刘启第四子,汉武帝刘彻(汉景帝第十子)的异母兄长,与同为荆州牧的刘表为同祖同宗。刘余,于汉景帝二年(前154年)受封淮阳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三月,七国之乱平定后,改封为鲁王。刘余,为人口吃,不喜文辞,最初喜好建造宫室苑囿、饲养狗马,晚年爱好音乐,曾在旧宅壁中得到古文经传。刘余,在王位二十八年去世(《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作二十六年)。在古时候宗室宗族中,支庶家三字:“支”,指支脉;“庶”,是庶出;“家”,是家族。因此,刘焉,虽只是汉鲁恭王刘余诸多后裔的其中一支旁出支脉,但也算是明正言顺的汉室宗亲。

image.png

  第三个信息,刘焉的徙封时间。刘焉与刘表虽同为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但刘焉为江夏竟陵人,而刘表却是山阳高平人。刘余,先封淮阳王,后改封鲁王。淮阳国,西汉初期同姓九国之一,汉高帝十一年
(前196),首立汉高祖刘邦第六子刘友,都陈县 (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太康、扶沟、鹿邑等县地。鲁国,西汉高后(吕雉)元年
(前187) 改薛郡置,首封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之子张偃,都鲁县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山阳,郡名,属兗州,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分梁国置山阳国,治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县十。高平,侯国,因高平山为名,属兗州山阳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治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一百四里两城乡。元和,汉章帝刘炟第二个年号,84年八月癸酉(二十日)至87年七月壬戌(二十七日),共四年。因此,刘焉,汉鲁恭王刘余的其中一支,从山东徙封湖北。徙封,指古时候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为其他地区。徙封,既有提升,也有降低,更多是平调。南北朝以前,分封诸侯都有封地;可南北朝时,改为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的“遥领”;隋唐时,改为食禄不封疆;明代时,改就藩不临民;清代时,改藩王不离京城。为此,“徙封”一词,南北朝后就变成为纯粹的礼仪性名词。

  《三国志》中的《蜀书》,第一卷第一传第一句话,开门见山记载刘焉这个与众不同的汉室宗亲的出生地、祖宗及徒封时间,一目了然将刘焉具体化、形象化。

  笔者按:奇异,指奇特,特别。刘焉,一个汉鲁恭王之后裔,本应生活在鲁国一带,却在祖先受封鲁王二百四十二后,被徒封到荆州,开创竟陵刘氏一脉。竟陵刘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刘焉成长为竟陵刘氏家族的佼佼者,开启一段特别的人生之路。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