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商业和农业到底是怎么样的 西汉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

  对西汉抑商扶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为什么要抑商扶农,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是何走向?

  汉昭帝即位时,所面临的国家状况不同于之前的历任帝王,既无高祖时的贫弱,也无武帝时的富庶。在承接武帝所打造的盛世帝国之际,也继承了武帝的遗志。所谓武帝遗志,其实在武帝在位期间就曾多次提及。

  从中可以看出武帝洞悉王朝的发展,以史为鉴,自己的武力征伐既是巩固已有的成果,也是为后世的发展打基础,而后世如果再行如此劳民伤财之举,必然会重蹈亡秦之辄。虽然后来卫太子被废,但武帝对于后世安民的意愿并没有动摇。

  在征和四年,也就是武帝去世的前两年,下轮台之诏,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思养民,封赵过为搜粟都尉因其能代田等,所有这些都是武帝为安后世而打得基础。甚至于昭帝即位后的具体事实,也表明对武帝后期安民意志的继承。

  除了对武帝遗志的继承之外,从昭帝开始,虽然减少甚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外部,尤其是和匈奴的直接战争。但是从武帝开始,西汉进入了天灾频发的时期。天灾影响直接的当属农业,史料中关于受灾情况的记载比比皆是。

image.png

  如比岁不登,民匮于食、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等等,频繁的灾害后出现了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的问题。流民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政府的赋税收入,更是酿成社会起义动荡的主要因素。

  灾害过后的流民问题,成为西汉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西汉后期没有武帝时强大的财政作为支持,而武帝时遗留的问题也需一并解决,故而武帝之后的王朝开始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昭帝即位后,同样对于士民强行进行了迁移,但不同的是,这次的迁徙是有偿的。虽然迁徙对于乡里豪绅的势力上,仍起着抑制的作用,但比起之前的多次无偿迁徙,显然已是缓和了很多。

  同样的抑制政策在宣帝时曾实行过两次。本始元年迁徙各郡、国资产在百万以上的吏民往昭帝的墓地,平陵。元康元年又迁徙富豪之家往宣帝的杜陵。

image.png

  在成帝鸿嘉二年,也曾徙富豪之家迁往昌陵定居。但昌陵因地势较低在建设中曾出现波折,故而侍中卫尉淳于长,曾数次建议昌陵的建设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成帝对于昌陵事件也曾做出反应,但是否有回迁史料没有详细记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