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有什么人生经历?为什么司马迁对其评价那么高?
伍子胥(前6世纪-前484年),名员yún,字子胥,以字行。据说出自公族芈姓,后投奔吴国,封于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国被迫害,投奔吴国。受吴王阖闾重用,大破楚国,北镇齐晋,南服越人,官拜相国公。吴王夫差继位后,对其“联齐抗越”战略不满,又听信伯否的谗言,最终赐死伍子胥。
楚杀父兄
伍子胥生年不详。伍子胥先祖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成名,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公子围杀楚王熊员,自立,是为楚灵王,子干、子皙逃到外国。周景王十七年(前528年),楚国公子蔡公弃疾,与子干、子皙攻击篡位的楚灵王,灵王自尽。蔡公弃疾又利用谣言,迫使子干与子皙自害,自立为王,是为楚平王,平王用子胥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奸人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平王七年,伍奢被监禁时,楚平王召伍子胥与其兄长伍尚,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伍尚明知道会死,依然不忍见父亲被害,于是向伍子胥说;“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负责为父亲而死,你负责为父亲报仇。”还是前去,伍奢知道伍子胥没有来,说:“楚王和大夫恐怕要宵衣旰食,好好加班了!”最后,伍尚就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处决。
昭关奔吴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五二二年),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投奔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大夫中行寅在郑国合作,打算联合推翻郑定公,被定公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至吴国,昭关守卫通缉二人,两人只好徒步逃亡。《东周列国志》虚构了东皋公、皇甫讷帮助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东皋公收留了伍子胥,伍子胥一夜白头,东皋公让与伍子胥相貌相似的皇甫讷,帮助伍子胥出了昭关。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老渔夫划着小船把他渡过江。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金。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我不贪图赏金和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
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便抱病。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助吴政变
周敬王五年(前五一五年),伍子胥在吴国结交专诸与要离,夏四月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其后又令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
伐楚鞭尸
周敬王十四年(前五〇六年),冬十一月阖闾重用伍子胥,并重用伍子胥发掘的孙武为元帅,发兵击败楚国。次年四月,破楚首都郢(今江陵纪南城),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好友申包胥派使者责备伍子胥鞭尸的作为,伍子胥回答:“帮我向申包胥道歉,我的日子不多了,就像黄昏时赶远路(日暮途远),所以只能违背常理,不择手段(倒行逆施)了。”周敬王十五年(前五〇五年)六月,申包胥以秦师救楚,吴败还,楚昭王归国。
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时候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着作《春秋经》、《左传》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和《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鞭墓”或“挞墓”等,至《史记》才出现“鞭尸”之叙述。唐代司马贞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都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提出质疑,对历史层累记载的梳理结果或已说明,“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辅佐夫差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四九六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时中箭,阖闾伤脚拇趾,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并托伍氏为辅政大臣,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四九四年),夫差继位后两年,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否所谗,不听“联齐抗越”的主张。
伏剑亡佐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四八四年),夫差赠伍子胥剑赐自尽。子胥愤恨自刎,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亡吴国。吴王夫差极怒,把伍子胥的尸首用裹于鸱夷革之中并抛弃于钱塘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据说,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刭。
伍子胥有一子被托付于齐国的鲍氏,后来别为王孙氏。
贡献
建立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城
建立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城二代城(前492年到1645年的城池,和今天的三代城几乎重合,也是三代城的基础。)
传说
由于伍子胥尸沈于钱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为早,有些文献则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如划龙舟与食粽子。
评价
西汉司马迁于史记中对伍子胥的评价颇高: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虽然司马迁对伍子胥破楚时的所为不满,但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不会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亲报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这应也是司马迁因李陵案受宫刑,为继先人之志,完史记之作,隐忍偷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藉评伍子胥纾一己胸臆。
伍子胥在浙江一带地区被称为潮神。王充《论衡》曾说:“山阴、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吴之江为涛,当自上吴界中,何为入越之地?怨恚吴王,发怒越江,违失道理,无神之验也。”
司马贞: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