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为什么不救他的父亲和兄长,而选择逃跑呢?

  开始楚平王命伍奢为太子太师,辅佐太子。为何之后伍奢会被扣上“密谋造反”的罪名被逮捕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伍奢得知此事后说:我儿伍尚为人厚道,得知父亲被抓,他一定会来。二儿子伍员能忍辱负重,他一定不会束手就擒。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知子莫若父。伍尚选择舍生取义,而伍员则逃之夭夭。伍奢在次子逃跑后叹息道:你放走了我的小儿子,他一定会成为楚国的恶梦!而这个逃跑的人,就是人尽皆知的吴国大夫伍子胥。

  一、伍子胥的逃亡之路

  伍子胥惨遭父兄被杀,昼伏夜行地在逃亡的路上挣扎。经过昭关时,身陷绝地,前有大江拦路,后有追兵逼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伍子胥被一个划船的渔夫救下,逃过一劫。但他却一贫如洗,于是打算用身上的佩剑答谢渔夫的救命之恩。

  渔夫却说:楚王悬赏万两黄金抓你,我若贪图钱财,直接将你送给楚王不就行了。说完划船而去,独留伍子胥继续他最潦倒的逃亡生涯……

  二、伍子胥的超强忍术

  1、忍耐一切艰难困苦

  关于伍子胥逃跑,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伍子胥的父兄落难,他独自一人逃跑,实属不义之举。很多人都只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出言指责,却很少会问:他曾经经历了什么。所以,涵香在此为伍子胥鸣一句不平!个人觉得,在充分了解一个人之后,再做综合评论,才不会有失偏颇。

  楚平王时期,伍子胥身复家破人亡的悲痛,舍弃小义逃离楚国。一路上盘缠用尽,还生病了,他不得不拖着病躯沿路乞讨,病体的折磨、精神的摧残,放下自尊的乞讨……怎一个苦字了得?但伍子胥凭借他那超强的忍术,挺过去了,因为他要报仇。

  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伍子胥终于有惊无险地来到吴国,投靠公子光时,却时逢公子光与吴王僚为了王位明争暗斗。直到五年后专诸成功刺杀吴王僚,吴王阖闾即位,伍子胥才重出茅庐,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五年的等待,五年的煎熬,伍子胥终于用他那超强的隐忍之术换来了他的成功。吴王阖闾即位后,伍子胥依然保持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执念,曾多次率军攻打楚国,而且都大胜而归。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军攻克楚国都城,楚昭王大败而逃。此时,楚平王早就已经死了。伍子胥的崩溃是可想而知的:我大仇未报,你怎么可以死?于是他掘开楚平王之墓,对其鞭尸三百,至此,父兄之仇才算得报。

  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楚国之后,周边诸国立马老实了很多,就连实力雄厚的齐国、晋国对吴国颇为忌惮。一时间伍子胥的功勋卓著,无人能及,吴王阖闾曾打算与他平分天下,但伍子胥拒绝了。

  三、伍子胥敏锐的洞察力

  1、洞察楚平王的意图

  伍奢被捕后,楚平王听信谗言,让伍奢召他的两个儿子进宫,不然就杀了他。结果伍尚决定前往,而伍子胥却立马看穿楚平王想要“斩草除根”的诡计,从而说,楚王用父亲作为人质,把我们骗过去,然后再把我们兄弟与父亲一块处死。事实证明,伍子胥是对的,他也因为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幸免于难。

  2、洞察吴王阖闾的意图

  报仇心切的伍子胥,来到吴国之后,立刻建议吴王僚兵伐楚国,但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楚国不易攻打,伍子胥之所以劝大王攻打楚国,是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兄,他想要借大王的手得报私仇。言外之意:伍子胥想利用大王,所以,大王您可不要上当啊。

  通常情况下,任何人见公子光如此坏事,都会对公子光异常愤恨。但伍子胥却根据公子光的举动参透了他的野心:公子光想杀死吴王僚,然后取而代之。于是,伍子胥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先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然后远离吴国这个是非之地,另寻报仇机会。

  3、洞察越王勾践的意图

  越王勾践战败之后,派大夫文种通过收买吴国太宰嚭,达到向吴国求和的目的。并表示愿意自己愿意做吴国奴隶,越过政权拱手让于吴国。

  吴王夫差正欲接受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却看明白越王勾践想要“东山再起”的意图。俗话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规劝夫差一举歼灭越国,别被越王勾践恭顺的表象所蒙蔽,但吴王夫差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多年以后,伍子胥再次劝说夫差:越王勾践哀悼死人、慰问病人,甚至一餐不食两味荤腥。伍子胥表示:勾践如此励精图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心腹之患,建议夫差灭了越国。遗憾的是,这个大王不听劝。

  事实表明,伍子胥力劝吴王夫差消灭越国,颇有洞察力。可惜,吴王夫差被表象蒙蔽了双眼,最后终被越王勾践打败,身死国灭。也许你会问:伍子胥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及超强的忍术,那么他为何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

image.png

  四、伍子胥是怎么死的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先灭了越国之后,再打齐国,夫差根本不予采纳,反而在吴国战败之后,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凭借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感知到吴国快要灭亡了,于是带上自己的儿子出使齐国,并将其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太宰嚭趁机诬告伍子胥谋反,吴王夫差盛怒之下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命其自杀。

  据《史记》记载,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悲愤交加的伍子胥,在自杀之前曾让门客将自己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的城楼上,他要亲眼目睹越国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得知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将伍子胥抛尸体江中。

  伍子胥死后,吴国国力日渐衰弱,越王勾践终于等到对吴国发动总攻的机会,吴王夫差兵败之后,退守姑苏台。勾践打算把夫差流放到甬东,夫差不堪受辱,直接拔剑自刎。值得一提的是,夫差自杀前,特意交代属下用白布蒙上自己的双眼,他无颜再面对伍子胥。

  吴王夫差的死,宣告着传承700年的吴国彻底成为历史。勾践经过东门攻入吴国的都城时,春秋第一狠人——伍子胥终于一语成谶,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吴国的灭亡。也许你会质疑:伍子胥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

  其实早在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牧之时,就相当于他已经在做死亡的准备。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伍子胥的悲惨结局一定程度上也与他那刚直的性格有关。

  伍子胥虽能洞察大势、预见吴国的灭亡,但他刚直的性格,不允许他像范蠡那样隐居起来,更重要的是吴王夫差并非虚心纳谏的明君。伍子胥的逆耳忠言,只会让夫差对其更加痛恨与猜忌,如此,伍子胥的命运注定以悲剧收场。

  涵香寄语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经这样评价伍子胥:

  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他表示吴、楚两国得到伍子胥本来是一件幸事,只是国君都不懂得知人善用,所以才会遭至灭国。纵观伍子胥的一生,他有父兄被杀、惨遭逃亡之横祸,也有辅佐两国君王之奇遇。他能忍受掘坟鞭尸时的千夫所指,却没人能懂:他那仇恨未雪、仇人先亡的崩溃。

  也许你会问:我们能从伍子胥身上学到什么?学他的不义、学他的狠吗?对此,涵香想说:伍子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能忍,有敏锐的洞察力,若不是他刚直的性格,恐怕历史的结局还得改写吧?个人觉得对伍子胥心存偏见的人,欠伍子胥一个道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