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是什么人?为什么戊戌六君子被处死百姓拍手叫好?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戊戌六君子”是什么人?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不堪,自鸦片战争之后,国家的主权逐渐丧失,一步一步的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不仅以国家的稳定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去换取和列强谈判求和的资本,而且还变本加厉的压榨下层百姓,以此来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

  在如此背景之下国内的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开明的清朝官员在内都希望通过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来改变落后的现状。这个阶段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的,首先开展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但是洋务运动由于未能改变封建的制度最终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宣告失败。在此之后,人们意识到,真正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是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于是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就开始主张变法图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光绪年间的“戊戌变法”。

  光绪年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初步的发展,这就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物通过光绪皇帝发动了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的“戊戌变法”,但是由于戊戌变法触及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阶级的利益,遭到抵抗。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康有为等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抓后被处死,谭嗣同更是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诗句。然而为求得中国富强,摆脱列强控制的爱国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被处死,为何百姓们还纷纷叫好呢?不仅如此,围观的百姓还给刽子手扔赏钱。

  长期以来,清朝政府对平民百姓实行封建思想专治政策,他们被政府教育为莫谈国事的“守法公民”,在关乎自己生计之外的事情,他们对朝廷可谓是唯命是从,清廷说谁是乱党,自然就随声附和。在如此的愚民政策之下,民众被愚弄为冷血自私的文盲,他们没有文化,道德素质低下,但是清廷需要的正是这种子民,他们不会也不敢叛乱,更不会为政府惹麻烦,甚至成为供养上层官僚的物质工具。

  然而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如此的不堪一击,与如此众多愚民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从两次鸦片战争之中可以看出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的舰队从广州杀到天津,又从天津杀到广州,最后回到南京,在此期间,百姓们对于英国军队的入侵熟视无睹,他们对于战争的胜负输赢并不关心,只在乎炮弹是否打坏了自己的庄稼。在这种情况之下,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百姓与其他阶级形成了社会隔离,国家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素质”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到达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更甚了,很多的老百姓直接与洋人合作,帮助他们运输物质,收钱为洋人做后勤工作,帮助侵略自己国家的西方列强攻打自己的政府,以导致清政府在如此境地之下迅速地沦为受列强掠夺的“资源”。

  而对于乱党,民众甚至比政府还要憎恨他们,他们不敢反抗政府,不敢反对洋人,认为是这些主张社会变革的“乱党分子”破坏了他们安定的生活,而这些人又是政府所宣传的反动分子,是破坏国家的始作俑者。如此“万恶不赦”之人被处死,自然拍手叫好。同时,由于满清的行刑时是公开的,这种血腥的行为早已成为一种变态的“表演”,民众们欺软怕硬,面对束手就擒的“违纪分子”被杀头,他们能够发泄心中的不满,发泄心中的郁闷,也不用承担责任。

  在这种情况之下,拍手叫好,向刽子手扔赏钱来回馈这场“表演”现象的发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