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的实力强劲,为什么他发起的叛乱以失败告终?

  七国之乱,即七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二年的一次诸侯国叛乱,由吴王刘濞发起,参与者还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景帝刘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藩王势力,听取了晁错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于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从而引发七国之乱。

  参与这次叛乱的七个诸侯王中,吴王刘濞的实力是最强的。可谓国富民强,兵多将广。但是他却打不赢,为什么呢?

  咱们先来看看刘濞有多强大。

  首先,吴国是大国,且最富饶。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二哥(堂兄)的长子。勇猛而工谋略,善于任用贤才,笼络人心。

  汉高祖十一年,刘濞随刘邦征讨英布,屡立战功,被刘邦封为吴王。其封地包括东南三郡五十三城,都城在广陵。

  这些地方极其富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image.png

  《前汉书地理志》曾载:“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刘濞在自己的封地苦心经营几十年,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发展经济,取得了国富民强,百姓安居的繁盛局面。

  《史记》记载当时吴国的鼎盛:“国用富饶,能使其众。”

  《前汉纪景孝第九》中也提到吴国的富有:“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

  其次,吴王刘濞资格最老,兵力最强。

  七国之乱时,刘濞已62岁,是所有诸侯王中资历最老的。且自称拥兵50万,加上他联合的楚、赵、胶东、菑川、胶西、济南等六国,兵力有80万之众。

  那么,占据如此优势的刘濞,为何在三个月内就被周亚夫击败了呢?

  第一,刘濞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七国叛乱时,刘濞诸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但当吴楚联军渡过淮水,打到河南时,大臣袁盎向景帝献计:“既然七国是为晁错而来,不如诛杀晁错,满足他们要求,七国不就自然退兵了吗?”

image.png

  于是,汉景帝将晁错腰斩于市,并派人将晁错的人头提去见刘濞。但刘濞并未买账,反而自称东帝,并嗤之以鼻:“我已是东帝,还须向谁跪拜呢?”

  由此可知,刘濞叛乱,其真正用意并非“诛晁错,清君侧”,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藩王的利益而来。

  刘濞还有可能是为儿子报仇而来。

  文帝时期,刘濞儿子刘贤在陪太子刘启玩棋时,刘启不慎用棋盘砸死了刘贤。刘濞因此怀恨在心,“你能砸死我的儿子,我就能要你的江山。”

  为一己私利而挑起战乱,刘濞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失去了民心。

  第二,梁王和周亚夫的作用至关重要。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刘武自然站在了刘启这边。景观

image.png

  梁王刘武的封地恰好处于吴楚之间,他非常明白自己一旦失守,汉景帝将失去屏障。于是,梁王顽强抵抗,固城死守。拖住了刘濞的主力达三月之久。

  周亚夫是汉景帝的得力大将,有勇有谋。当梁王战事吃紧时,曾派人求援。但聪明的周亚夫弃梁王于不顾,反而抄刘濞后道,截断了吴楚的后勤保障。

  这个举动有力地鼓舞了梁王的军心,同时也扼拄了刘濞的要害,打击了吴楚的气焰。

  刘濞没办法,转而攻打周亚夫,被早有准备的周亚夫一举击溃。

  第三,刘濞的同盟军不给力。

  七王的另一路主力,胶西、胶东、淄川等王围攻临淄,数月不得进展。不但无法给刘濞提供足够的支援,还自身难保。

  最后,刘濞逃到东越,被杀。“七王之乱”的闹剧由此结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