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魏三国的疆土分别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呢?
三国时期各国的人口,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段历史了,不管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肯定都不会陌生,毕竟关于三国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太多,你想不了解都难。不过三国时期,魏国、吴国和蜀国人口到底各有多少呢?曹操称自己有80万大军是真的么?蜀国大概只有28万户,就算兵和民1:2来算,那魏国就有160万户了,真实这样想打下蜀国也不需要花这么长时间了吧。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
一、疆土数据
魏国的疆域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立国后有87郡及十二州,十二州分别为: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北部)、扬州(北部)。据有关文献记载,公元262年,魏国的国土面积达291万平方公里,是三国中统治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再加上天灾频频,人口空前减耗。后来,董卓乱京,火烧洛阳,据记载:“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青州邑有万户者,著籍不盈数百”,“(冀州)得户三十万众”(只及东汉时的二非常之一)。人口减损之多,可想而知。
三、人口统计
曹操得势后,广行屯田,兴修水利,招募流民。这使得黄巾之乱中的无所事事的农民又投身到农业中,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据记载:“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资食有储,而无水害”。曹操对农民的税收也比较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丝织业也得到复苏。而被董卓烧毁的旧都洛阳,到公元240年时已成为“其民四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的繁华的大都市了。
蜀国所在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在诸葛亮“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的政策下,农业亩产量大大提高。纺织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久负盛名的蜀锦远销魏、吴两国。成都已是“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的大都会了。当刘禅向邓艾投降时,降书中说:“百姓布野,余粮栖亩”,“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吴国立国之初,北方人民躲避战乱南下,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扩大了耕地面积;又由于实行屯田和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此外,武昌的冶铸业,沙中(今江苏常熟)的盐业,三吴的丝织业,侯官(今福州市)的造船业都有很大发展。吴都建业有大市、东市,商业繁盛。据记载:“富中之氓,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
因此,综上所述:蜀国人口约有28万户,士兵人数约10万。 吴国人口约有52万户,士兵约23万。魏国人口约有103万户,士兵约50万。自古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看来,所言非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