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联合攻秦时,齐国为什么在伐宋?
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时,齐国却在讨伐宋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日益强大,到了战国中期,天下形成一强六弱的格局。
关东六国为了节制秦国的强大,百年内五次联手征讨秦国,这便是历史上的“五国攻秦”。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组织魏、楚、韩、赵、燕五国征讨秦国。
当时楚国实力最强,楚怀王被推举为纵长,可实际和秦国交战的只有三晋之兵。
当联军攻打到函谷关时损失较大,魏国派使者告之楚国,如果再不出兵,便和秦国讲和。
没想到楚国率先和秦国议和,于是联军各自退兵,秦军陈胜追击,三晋损失惨重。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在秦国遭到羞辱,逃回齐国后为了报仇,组织齐、韩、魏、赵、楚五国攻秦。
实质上真正只有齐、魏、韩三国出兵,三年时间便攻破了函谷关,秦国不得不割土认输。
秦国为了修生养息,在芈八子的搭桥下,主动和楚国交好。而齐国为了吞并宋国,也主动向秦国示好,这是防备它在背后捅刀子。
苏秦不希望看到“齐秦联盟”,怂恿齐湣王取消“帝”号,然后游说诸国,于是齐、韩、赵、魏、燕开始了第三次“五国攻秦”。
《史记》有记载,“于是齐去帝复为王。”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这一次五国攻秦有很大的胜算,毕竟距离第二次伐秦仅仅十年,齐国实力不弱于秦国。
让人奇怪的是,齐军主力并没有随联军出征,而是准备攻打宋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从魏国失去霸主之位后,天下逐渐形成秦、楚、齐三强鼎立的局面。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秦国得到蜀地,楚国吞并越国,实力都得到了加强。
唯独齐国例外,趁着子之之乱进入燕国,两月时间便攻下全境,可惜没把握住机会又被赶了出来。
看着竞争对手日益强大,齐国必须要找到新的吞并对象,于是选择了有“战国第八雄”之称的宋国。
从西周到战国,除了宋襄公时期外,宋国都不是一流强国,却一直处于第二梯队。
它夹在楚、魏、齐三大强国中间,地理位置极为不利,可依然存活如此之久,得益于强大的经济实力。
当时,齐国是第一经济强国,宋国则排第二,盘踞中原肥沃之地,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商业大城。
对于齐国来说,吞并宋国会极大的提升国力。况且,宋国当时发生内乱,对齐国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可是,秦国是齐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攻打秦国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有其他四国的帮衬,赢面的可能性会更大,齐军主力为什么没有参与?
一是各国目的不一致,联军走到成皋、荥阳就开始相互观望,当秦国归还魏、赵两国部分城池后,魏、赵便撤军了;
二是齐国离秦国较远,就算攻陷了函谷关,齐国收获的直接利益也不大;
三是楚国没有参战,是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齐湣王只派了少量军队随同联军攻打秦国,主力却陈兵宋国边境,伺机出动。
公元前287年,第三次五国攻秦失败,公元前286年,齐国进宋国,宋国灭亡。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五国攻秦失败后,秦国反手联合燕、韩、魏、赵攻打齐国,齐国差点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