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关系?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由此,对于前蜀和后蜀来说,都以蜀作为国号。那么,问题来了,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和后蜀有什么关系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对于前蜀和后蜀来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历史上,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等,都存在直接的关系,也即皇帝都是一脉相传的。但是,对于前蜀和后蜀来说,前者的开国皇帝是王建,后者则是孟知祥一手创建的。
当然,前蜀和后蜀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两个割据势力都定都成都,并且疆域都包含今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更为关键的是,后蜀的建立,实际上和前蜀的灭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直接参与了后唐消灭前蜀的战役。以下,就让为什么小编聊一聊前蜀和后蜀这两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势力。
前蜀
前蜀(公元907年~925年),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鼎盛时期,前蜀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经两位皇帝,共存在十八年。
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唐朝末年,王建被唐朝任命为西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是唐朝在今四川省西部设立的节度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则被后唐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对此,在笔者看来,担任西川节度使或者西川节度副使,自然为王建、孟知祥割据蜀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建于天复三年(903年)受封为蜀王,天祐三年(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于同年九月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由此,对于前蜀来说,于公元907年正式建立。
前蜀建立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前蜀的赋税很繁重。在在王建去世后,王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让前蜀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咸康元年(925年)十月,后唐大军已经开始进攻前蜀了。同年十一月,唐军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
不久之后,后唐大军随即包围了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起出城投降。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斩杀了。因此,对于前蜀来说,仅仅存在了10多年,就告别了五代十国历史的大舞台。
后蜀
另一方面,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势力,和前蜀一样,后蜀也是定都成都。当然,对于古时候历史上割据蜀地的势力,大多都是在成都定都的,比如刘备建立的蜀汉,先秦时期的古蜀国等。
对于后蜀来说,鼎盛时期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后蜀的疆域要小于前蜀,但是,后蜀的存在时间则相对较久,也即达到了30多年。而这,其实在朝代更替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无疑是不容易的事情了。比如郭威建立的后周,仅仅存在10年左右,就被北宋所取代了。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但是,前蜀灭亡之后,后唐接着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于兵变中被杀,平定前蜀的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在此背景下,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遂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绝与后唐的隶属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后唐并没有真正平定蜀地,因为后唐虽然消灭了前蜀,却对取而代之的后蜀无能为力。对于建立后蜀的孟知祥来说,效仿前蜀割据一隅,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
虽然孟知祥在建立后蜀之后就去世了,但是,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此外,成都简称“蓉”也与孟昶有关,当年他命人在成都外圈土墙上遍种芙蓉树,多年后长成气候,到了深秋时节傲然怒放,如同红锦。芙蓉城的名字就此传下来了,如今芙蓉也就成了成都的市花。
但是,孟昶在取得一番成就之后,也不免奢侈淫靡起来。换而言之,孟昶在位初期确实是比较有作为的,不过,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位后期,孟昶并没有能抓住问鼎中原的机遇,从而只能接受灭亡的结局。
后晋末年,契丹攻入汴梁,中原陷入战火。后蜀本有足够实力,孟昶却贪图安逸,丝毫没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后晋和后汉时期,都有驻守关中的将领请求归降后蜀,孟昶却畏首畏尾,无意进取,以致丧失战机。等到强大的北宋一统中原后,后蜀偏安两川之地成了梦想,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从这一角度来看,割据蜀地的势力,确实容易滋生懈怠的情绪,毕竟坐拥天府之国后,很多将士和大臣难免失去奋斗的目标。而这,应该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却没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根据《新五代史》等史料的记载,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伐后蜀,次年(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到了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平定下去。由此,对于后蜀来说,其历史最终在公元966年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