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到底是怎么样的 最后为什么会引发七国之乱

  对文景之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王朝在经历了高祖刘邦时代之后,曾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段繁盛时期——“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父子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了高峰。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是,看似升平的西汉王朝的背后却一直存在一股阴霾,这股阴霾来自于汉朝建立伊始所埋下的种种祸根。虽然最后叛乱被平息,但是还是给初创不久的西汉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

image.png

  参与七国之乱的各诸侯王们都是高祖的子孙,而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人民丰衣足食,被后人称道的“文景盛世”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叛乱的情况,按理说国家昌盛,百姓富足,放着好好地王爷不当,非要去反叛朝廷,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引发叛乱的祸根

  1、吕后涉政

  高祖刘邦病逝后,他的儿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可是年少的他根本无力把控朝局,这个时候吕后便开始逐渐把持朝政,掌权的她开始大肆铲除异己。

  为自己的族人谋利,得罪了不少人,在后来惠帝驾崩,她又假借少帝之名把控朝廷。吕后专权给西汉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虽然后来的汉文帝励精图治,让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但是阴霾的种子已经悄悄被种下。

image.png

  2、血缘隔阂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宠妃薄姬所生,在当时是庶子即位,所以很多重视血缘关系的诸侯王对此大为不满。

  血缘上的疏远让中央的权威受到威胁,各诸侯不再完全服从中央的命令,尤其是在政治上更是貌合神离,在文帝即位之初,就曾发生过小规模的叛乱,虽然动乱很快平息,但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3、埋下祸根

  在经历一次动荡之后,汉文帝开始着手约束各诸侯的势力,通过分迁转封的方式防止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长期盘踞;

  分封自己的孩子为王,监视各诸侯的动向,削弱诸侯在当地的影响力;把势力庞大的诸侯国进行多次分封,形成相互掣肘、相互制约的局面。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的权威,但是却让各诸侯感到了威胁,仇恨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二、酿成“七国之乱”的原因

  1、分封伏笔

  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被分封在吴越地区,这些江南地区资源禀赋强大,自古便是鱼米之乡。

  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地方诸侯的财政足可以匹敌中央。人力财力的极速扩张带来的则是吴王刘濞权利欲的膨胀,他开始不服从中央的管制,甚至私自制造钱币,经营盐政,一度在众诸侯中当起了“老大”。

image.png

  2、弈棋事件

  真正造成中央汉文帝和吴王刘濞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是一次弈棋事件,当事的双方是当朝太子刘启(汉景帝)和刘濞的儿子刘贤。

  刘贤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在对弈的过程中展现出对太子的无理态度,太子一怒之下用棋盘将刘贤打死,当时文帝下旨将刘贤的尸身运回吴越,却被吴王刘濞退了回来。

  这种抗旨不遵的行为直接让双方撕破了脸,刘濞从此开始抗拒中央的指令,甚至直接托病不在上朝。

  4、最后一根稻草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秉承了父亲的治国理念,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在他的治下,中国社会得到空前发展,国力强盛,百姓富足,“文景之治”达到了高潮。

  汉景帝重视化解中央和各诸侯的矛盾,由于父亲景帝并没有处理好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双方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为解决问题,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意见,颁布《削藩策》削藩。

  直接把部分藩王的封地收为中央所有,这一做法激起了各诸侯王的不满,而这个时机恰恰又是吴王刘濞“等候多时”的机会。

image.png

  三、七国之乱

  1、一触即发

  《削藩策》颁布之后,早已按耐不住的吴王刘濞迅速联络了其它对中央不满的诸侯王,并打起“请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起兵。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刘濞的目的显然不是勤王,而是要举兵谋反,而这时,汉景帝看到浩浩荡荡的反军却犯起了嘀咕,并最终迫于压力,诛杀了晁错,而这一软弱行为并没有让各路藩王退却,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image.png

  2、平息叛乱

  在看到各路藩王无意退兵之后,汉景帝下定决心要用武力解决叛乱,他启用周亚夫进行平叛,周亚夫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尤其擅长截粮道。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经过三个多月的鏖战,中央军取得了胜利,而参与反叛的七个诸侯王全部毙命,最后汉景帝废除了其中的六个诸侯国,仅保留了楚国的部分封地。

  3、未雨绸缪

  为了避免七国之乱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汉景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规定诸侯国的官员任免必须经过中央批准;

  诸侯国要向中央缴纳一定的税赋,这样一来,诸侯国的政治权利被剥夺,经济权利被部分剥夺,并时刻处于中央的管控之下,进而也失去了同中央抗衡的能力。

image.png

  高祖之后,由于分封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地方诸侯做大的局面,甚至有个别诸侯国的实力超越中央,给后来的统治埋下了阴霾的种子。

  西汉“文景之治”盛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源于前期的太后的乱政和血缘隔阂,本质原因还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矛盾的日益激化,并最终爆发了叛乱。

  虽然最后叛乱被平息,但是个中原因还是值得后人借鉴,即使在现代,我们回看这段历史也能感受到当时那个境况下时局的动荡,哪怕正逢盛世也难掩阴霾。

  参考文献:《汉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