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真实能力如何?他的那些功绩是否属实?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忠贤,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近些年来,为污点历史人物洗白的言论层出不穷,部分笔者为博人眼球,常故意钻一些逻辑上的漏洞,来为部分贪官奸臣“洗白”,例如隋炀帝是被李渊钻了空子,秦桧杀岳飞是迫于无奈,李鸿章是晚清第一功臣,这些言论不仅让人啼笑皆非,更容易让一些不熟悉历史的网友们受到了误导。

  就比我们今天要谈的明朝宦官魏忠贤,明明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小人,却被部分自媒体公知们描述地如同大明的救星一般。更有部分人以“魏忠贤执政时,后金不可侵袭,而崇祯上位后,后金乱国”为依据,抨击崇祯帝误杀“能臣”。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魏忠贤本不过一个地痞无赖而已,年轻时便鱼肉乡里,还曾卖掉自己的女儿还钱,后来为避赌债这才不得不自阉入宫。或许是较差的出身和年轻时的经历,让魏忠贤的性格比起其他人来要圆滑的多,他善于察言观色,也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再加之其油嘴滑舌的个性,魏忠贤在宫里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一路高升,还获得了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赏识。而这个朱由校就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不爱龙椅爱木工的“木匠皇帝”。魏忠贤深知这一点,便每次都故意在明熹宗干活的时候,跑去询问他一些政事,明熹宗为了不让对方打扰自己,自是魏忠贤询问什么,他都只答“好好好”。

image.png

  就这样,在明熹宗的不作为下,魏忠贤逐渐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迅速地在宫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党派,还联通其他党派一起迫害不肯屈服自己的东林党,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而后魏忠贤还与皇帝的乳母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大权,令时人只知有“九千岁”,竟不知还有皇帝,更有《明史》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内外大权,一归忠贤。”明朝的宦官乱政,至此达到巅峰。

  直到崇祯帝登位,以十大罪诛杀魏忠贤及其党羽,这才评判这场宦官之乱。便是这样一个引起朝堂动乱的阉人,又怎能被称赞为是“能臣”呢?而至于以金人是否入侵作为评判二人能力高下的依据则更是可笑,毕竟二者的统治时期和统治风格都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魏忠贤执政时期,之所以军事强悍,多半原因在于军中军饷充足。但是这里的军饷却并非是因为国泰民安,百姓们衣食丰足,甘愿缴纳过来的,而是魏忠贤硬生生从百姓那里抢夺来的,当时的军饷大半都是百姓们的血汗钱。为中饱私囊,魏忠贤曾以雷霆之势压迫百姓,征收矿税商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但收上来的税却只有少部分用在国计民生上,大多数的钱财尽数流向了其党羽的口袋里。

image.png

  魏忠贤此人曾伙同自己的手下一同敛财,据说其被抄家之前曾私自运出几十车的稀世珍品,件件都价值连城。而崇祯帝之所以这么快对其党羽动手,图的也是想用抄家来的钱,弥补国库的空虚,由此可见,魏忠贤的贪实在令人愤慨。

  除了钱之外,魏忠贤还非常重视权势,酷爱专权,曾多方施压,广布眼线,其手下的阉党不但令朝中大臣们不敢多言,就连民间也全是他的探子。据《明史》中记载,曾有四人于密室饮酒,其中一人醉后对魏忠贤破口大骂,其他三人瑟瑟发抖,不敢附和。而后不过一会的功夫,便有官员前来缉拿这四个人,将骂魏忠贤的醉汉处以磔刑,即把肢体分裂折磨而死的一种酷刑,其他三人则受赏黄金。

  私人聚会于密室中尚且被如此监听,朝野之上众位官员更是如履薄冰,魏忠贤专权的程度,实乃古今少有。除此之外,凡忤逆魏忠贤的人,更是难有好下场。说他文盲的,他令人将热水从对方头上浇下,又将铁钉钉入对方血肉之中;不屈服于他的,被他的手下五日一审,夹杠、钢针、铜锤,种种酷刑令人读之即心生畏惧,毛骨悚然,当时的官员们所受的压力高呢是可想而知。虽然大多数官员总是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但为保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也不得不归顺于他,以免招致不幸。

image.png

  而崇祯帝却不同,他深知百姓的重要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一味施压,定会失去民心。更何况在他即位之初,便已有多地发生叛乱,他连收复民心都忙不过来,又怎能继续同魏忠贤执政时一般继续给百姓施加压力呢?而且崇祯帝也不同于魏忠贤等人,他们希望的是国家安定,而非自己腰包富足。不同于魏忠贤的“捞快钱”,崇祯帝本来走得便是稳健路线。只可惜时不待人,崇祯帝的雄才大略并没有来得及完全施展开,大明的国运便已消亡。

  所以说,虽然魏忠贤的确有能力,毕竟他能够从一个地痞无赖,凭借自己的本事一点点爬上权利的顶峰,以宦官的身份把持朝政,这靠的绝不单单只是运气因素。但若说魏忠贤是好人,而崇祯帝误杀“忠臣”却绝不至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无论放到哪朝那代,都是不为皇帝所容的。结党营私、扰乱朝政、贪污腐败、陷害忠良,每一条罪名都可令其遗臭万年。

  而他那些令后人为他“翻案”时所摆的功绩,也大多都是建立在当时百姓的受苦受难之上的,更不足以抵消他的罪过。因此在面对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时,纵使对方摆出了一些史料,我们也应该结合当时的朝代背景仔细斟酌,切不可只看片面便定一个人的好坏功过。历史的长河仍在不断向前流淌,公道是非也自在人心,绝非几人搬弄口舌便可将之更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