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收回燕云十六州,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即如今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的北部地区,东西宽约六百公里,南北长约二百公里,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更具体一些的话,幽云十六州以燕山、太行山为界可分为: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七州包括幽(今北京)、顺(今北京顺义)、檀(今北京密云)、蓟(今天津蓟州区)、涿(今河北保定涿州)、瀛(今河北沧州河间)、莫(今河北沧州任丘北);太行山西北的九州包括儒(今北京延庆)、新(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妫(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武(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蔚(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应(今山西朔州市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
从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辽国,中原门户大开,农耕文明一直在北方游牧势力的威胁之下。从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荣开始,历代帝王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包括雄才伟略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宋太宗赵光义。但是非常遗憾,终宋一朝都未能将其夺回,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后周时,柴荣即位后励精图治,通过精兵简政、减少赋税等一系列措施使后周国势日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可以说柴荣是五代乱世中最有作为的明君,也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当时后周周边的形势是这样的:南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荆南),北有辽(契丹)、北汉,这些对手中尤以南唐和契丹实力最强。可以说后周处境其实也很艰难,群雄环伺的情况下,稍有不慎的话自保都可能是奢望,更不要说一统天下了。因此,先向谁下手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地缘政治、各国实力强弱、民心向背等等。
王朴献《平边策》,提出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战略,先攻江淮,次攻江南,然后攻南平、南汉和后蜀,再攻契丹,北汉放在最后。柴荣非常赞同王朴给的这个框架并着手实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又融入自己的思考并对战略路线作了调整。柴荣在拿下江淮地区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攻打江南,而是和南方最强的对手南唐暂时和好。在暂时确保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柴荣将目光定位到北面的幽燕地区,即将第二轮进攻目标定为契丹辽国。柴荣为何会如此调整呢?
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契丹威胁最大
在柴荣看来,对后周威胁最大的是契丹。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契丹占据幽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具有居高临下的地缘优势。柴荣最先对南方用兵,目的是给南方势力以足够的震慑,消除北伐契丹的后顾之忧。在拿下江淮之地后,威慑的目的已经达成。
二、国力、士气强弱
后周江淮地区打了三年,胜多败少,士气正旺、兵锋正盛,而且将领和兵士都得到必要的锤炼。若按照王朴的战略规划,再在南方打个几年,即使能够搞定南方各国,经年累月的战争对国力、士兵都是巨大的考验。到时候以疲惫之师去对付北边的强敌契丹,结果就不可知了,更何况南方战事出现不利、北方契丹背后插刀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三、契丹对燕云十六州不够重视
从石敬瑭开始,契丹占据燕云十六州时间不算太长,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对新得的这片土地的重视程度并不算高。一旦住惯帐篷的契丹人慢慢和中原人一样喜欢这片土地,加强防御,那时候再想夺回来的难度就更大了。这在后来得到验证,柴荣不战而拿下三州三关,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
四、燕云地区民心可用
燕云地区的老百姓毕竟受中原文化影响大、认同感强,拒绝夷化、翘首以盼王师的大有人在,就像南宋诗人陆游写的那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就是说民心可用,若拖的时间再长一些,老人去世,后来的新人归属感还有多少就存疑了。
五、契丹内讧,机不可失
此时契丹国内出现内讧,互相攻伐,各种谋反频出,局势动荡不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此等最佳时机若不好好把握,就真对不起老天爷了。若等契丹内部稳定下来,又会对中原造成压迫之势。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柴荣这边,他将兵锋北指的战略调整也是非常正确的。柴荣959年亲率大军北伐契丹,大军所到之处契丹守将望风而降。一个多月时间,兵不血刃就取得宁州(天津静海县南)、瀛州、莫州、益津关(河北霸州)、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河北霸州东)三州三关,直逼幽州。只是可惜柴荣英年早逝,收复燕云最好的一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柴荣打下了好的基础,接过担子的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其实也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的。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战略方向出现错误,采取了和柴荣不同的战略路线,而是先南后北,先去摆平南方诸国。在南方先吃下南平、南汉、后蜀,最后才拿下南唐。然后以疲惫之师,在北方先朝貌似弱小的北汉下手,结果赵匡胤就是在征北汉的时候含恨而终。宋太宗赵光义后来虽然拿下北汉,但付出的成本太大,恼羞能怒下令将晋阳城(太原)毁成废墟。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在先伐契丹还是先伐北汉的问题上,都出现了战略错误。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北汉自认承袭后汉。郭威夺后汉而建后周,又杀掉刘崇之子刘赟。二者之间有国仇家恨,因此不管对后周还是北宋,北汉的抵抗意志是最为坚决的。北汉和契丹相互勾结,在受到攻击的时候能得到契丹支援,还有太原坚城可以固守,攻克难度很大。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都是怼着北汉死磕,明显是选错了战略对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宋一朝始终没能拿回幽云十六州,始终被北方游牧势力辽、金掐着脖子,且最终亡于蒙元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