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忠贤死后没多久,明朝就灭亡了?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儒家代表孟子曾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以命换取一国江山,更是勤勉珍惜,因害怕大臣办事不力,便凡事皆亲力亲为,每日半夜睡天不亮就起,连吃饭时也在批阅奏折。

  魏忠贤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天启帝极其宠爱的宦官,地位仅此万岁的皇上,被称为九千岁。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对这位“九千岁”的评价是盗取政权、诬陷忠良、草菅人命。

  我们或许都以为魏忠贤是压死明朝的一根稻草,殊不知,魏忠贤死了之后,才是给明朝施压最后一根稻草,明朝积重难返,爆发人民起义,北方的皇太极率兵攻打进来,最终大权易转,朝代更替。

image.png

  魏忠贤家境贫困,自幼入宫,天启帝即位后,魏忠贤因其内人客氏深受皇上喜爱,魏忠贤因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在天启帝在位得天启年间一直享有很大的权力,一个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的人得到重权,自然是肆无忌惮,滥用职权。

  据史书记载,魏忠贤上位之后就打压东林党,东林党是当时最大的党派,由一群文人大夫组成,朝中大部分大臣都不满宦官得势,而魏忠贤此时就在朝廷垄断势力,笼络支持自己的人,打压反对的人,此时期许多人成了无辜的刀下魂。

  魏忠贤还在不断的积蓄势力,持续笼络人心,最终接管东厂。东厂霸道横行,只要是和魏忠贤有过节,或者魏忠贤记恨的人,不管真假,抓起来关押监狱,屈打成招。哪怕言语片刻议论魏忠贤都不行,东厂都将逮捕起来用刑。人们在路上都不敢随意议论魏忠贤,只能眉目示意。

image.png

  魏忠贤这样做无非是挑起内战,加深矛盾,可魏忠贤上台期间却也承担着保卫明朝的责任,没有将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明朝,最大的威胁不是明朝的政权争斗、人民矛盾,而是北方的清军,正对明朝的都朝虎视眈眈。

  魏忠贤必然要保证清军不会攻打过来,就派大量的军队压制辽东的清军。这也说明魏忠贤不仅仅着眼于国内的权力斗争,眼光还放眼海外,阻止清军进入关内,避免战争四起。

  要镇压关外叛乱的军队,自然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撑。但魏忠贤并没有加大赋税,在老百姓身上搜刮油水,而是在富庶的东南地区进行征税,适当增加工商税和海关税,从而丰盈了国库,支撑了远征辽东平乱的军队。

  而魏忠贤对江南地区进行征税,却损害到“东林党”的利益,因东林党纷纷将资产投入江南地区的商业,江南地区赋税增加,当然就触及到东林党派利益,东林党与魏忠贤矛盾更加深重,把魏忠贤视为祸国殃民的奸臣。

  启帝去世之时,魏忠贤也支持崇祯皇帝登基,同时提醒崇祯皇帝千万不得重用东林党那群迂腐之臣,不然就将国家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可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魏忠贤也自缢而亡,崇祯帝还将魏忠贤肢解,头颅悬挂城墙上,崇祯帝也不会听魏忠贤这个奸臣的一句话,登基之后就重用东林党。

image.png

  东林党执掌大权之后,并没有站在国家利益而考虑,做出的一件件事情更是比魏忠贤还过分。江南的赋税取消,而把财政收入目标转为西北地区的老百姓身上,派兵到贫瘠的西北地区收税,人们苦不堪言,民众内部矛盾不断积压。

  堂堂崇祯皇帝怎么会任凭东林党摆布,但若崇祯皇帝牙根不知道其中缘由就说得清楚了。东林党这群文人,看起来是没有攻击力,但是却嘴巴过人,唬得崇祯皇帝团团转,让崇祯皇帝真的以为财务困难。

  崇祯皇帝本身就是个不敢作为,不想冒险的人,也不想落得祸国殃民的千古罪名。可因国家国库不足,也难以支撑北方参军的战士们,后果容易想象,尔后清军强大起来,明朝已经难以压制。

  看到这里已经明了,魏忠贤“不讲理”,却也不为名利,一切还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正是映证天启帝的那句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而东林党压迫民众,欺瞒皇上,人们过得苦难不堪,他们的腰包倒是鼓鼓的。

  如今对魏忠贤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材料了解人物形象,可向来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通过历史知晓朝代更替,大事件爆发,人物性格却可能会有书写者的主观臆测,令人不免唏嘘。至于魏忠贤是什么样的人,交给大家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