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叡墓,大将军曹爽兄弟以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万没想到的是,此前看起来像是重病的司马懿借此机会,以郭太后名义关闭城门占据武库。接着跟曹芳禀奏曹爽的“罪恶”,逼迫曹芳免除曹爽兄弟的官职,史称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的结局是,曹爽、曹羲、曹训、何宴等人皆被诛灭三族,牵连者达五千余人,曹家宗室在朝中的势力皆被拔除。实际上来说,就是司马懿发动了一场等同于造反的政变,控制曹魏的军政权力。而这一年离曹操去世已过去了29年,为何司马懿如此怕曹操,等他死了将近30年才敢造反?

  司马懿在曹操手底下干活是被迫的,曹操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他有才干便找上门。可司马懿出身官宦家族,看不惯宦官之后的曹操,便装病不去。等曹操当了人才,实在缺乏人才,又想到了司马懿。这次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如果司马懿不应召,那就直接抓起来。司马懿一看曹操要动真格的,立即丢了拐杖,乖乖离家应召。

  司马懿在曹操手底下还是很听话的,勤于职守,废寝忘食。他擅长谋划,便为曹操南征北战,出了不少奇谋。可曹操依然不放心他,有一天,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槽谐音曹,为此很是不快。起初以为是马超一家,后来又察觉到司马懿有雄豪志,且身怀狼顾之相。

  联想到那个梦,心里更是忌讳,特意找上曹丕。跟他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不过因着曹丕与司马懿关系很好,加上他兢兢业业,这才让曹操留了他一命。其实他怕曹操也很正常,曹操性格多疑、残忍狠毒、权谋极高,从杀杨修一事上便表现得淋漓尽致。倘若表现出一点异心恐怕都会丢了性命,不正是明白这点,司马懿在第二次征召时才会立即应召。

image.png

  而曹操担忧他有异心,特意警告了儿子一番,曹丕跟他关系好是一回事,可也不会坐视曹家江山毁于一旦。所以实际上来说司马懿三十年不敢反,不光是怕曹操,还有曹家后续两代子孙的原因。后世常说曹丕远不如曹操,在政治上比较平庸,但他有些才华也是公认的。比如说禁止母后预政,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等,虽缺少开国者具备的胸襟却也是旧式守成之主。

  从曹丕在继父位不久后,便毅然逼迫汉献帝禅让来看,也是个狠人。魏明帝曹叡是优缺点各占一半,缺在于奢淫过度,以及确定继承人以及辅政大臣看走眼了。优点是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容人直谏,在位期间平定辽东擒斩公孙渊父子。如果他好好收敛奢淫过度的缺点,寿命再长一些,必然胜过他的父亲曹丕。

  再有,曹魏的名将曹真逝于太和五年(231年),他对司马懿来说也比较有威慑力。倘若这三人有一人还活着,司马懿是万万不敢谋反的,只可惜他们的命都太短了。留下一个八岁的幼帝曹芳和一意孤行的曹爽,彼时的司马懿权谋经验丰富,连曹操、曹丕父子都糊弄过去了。曹芳曹爽更不在话下,最后便是名望问题,前三朝他的名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胜过君主。

  曹芳不一样,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名望,不过是靠着祖辈得位。可此时的司马懿历经三朝,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过,还参与过平定辽东。又退敌征吴,其威望早已达到顶点,造反便轻而易举了。

  不过司马懿造反之后,不知是顾忌着骂名还是念着曹家的恩,终其一生都未篡曹称帝。一直到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才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真真是三马同槽。司马炎称帝后,追尊祖父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三国历史上其实还有很多能臣谋士,也还发生过很多故事,小编推荐的这本书讲述的便是那个混乱又辉煌的年代。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简略得不似正史。但《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

  后人因此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想要了解三国历史的此书是必读之作,感兴趣的别错过,点击上方链接便可购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