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明“开国即具亡国气象”?南明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为何说南明“开国即具亡国气象”?南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大明灭亡。
北方崩坏,南方却依然保有半壁江山。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故明的各大实力派开始行动,准备建立南方小朝廷。
在当时,有资格新建小朝廷的只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军阀,以左良玉、高杰和郑芝龙等人为代表;第二种人是文臣,以钱谦益、史可法等东林党人和马士英等非东林党人为代表。
最初,由于军阀们离南京城较远,所以南京城内的文臣一度占据上风。不过从客观事实来看,这些文臣的思维似乎并没有转变,还是当初那种作威作福的派头。
这就是典型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那个时候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现象,只有兵强马壮的人才拥有话语权。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很像董卓进入洛阳城,没过多久,这两位都失败了,天下开始纷乱。只不过三国纷乱的时间较长,明末纷乱的时间较短。
李自成与董卓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李自成直接灭掉了明朝,没玩什么废立皇帝的把戏。但李自成不玩,南方小朝廷却不能省略这一步。
崇祯皇帝已经不在了,谁来继位扛大旗呢?
所谓的扛大旗,不是由他来领衔抗清,而是选出一位最合适的傀儡,使得大家的既得利益继续得到保证。
以钱谦益、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希望拥立潞王朱常淓,以马士英为首的非东林党人却希望拥立福王朱由崧。
东林党人的理由是:福王朱由崧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婪、好色、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
会南都议立君,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曰:“福王由崧,神宗孙也,伦序当立,而有七不可: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也。潞王常淓,神宗侄也,贤明当立。”移牒可法,可法亦以为然。——《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可实际上呢?主要原因还在于,福王朱由崧与东林党有嫌隙,他们担心福王当皇帝之后,会对自己不利。
想当初,万历皇帝晚年,曾动过废太子的心思,而与太子朱常洛争位的,就是老福王朱常洵。之后,三大案分别爆发,东林党把老福王和郑贵妃重重得罪了一番。
福王朱由崧作为南方小朝廷的皇位争夺者之一,正是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一旦福王继位,谁敢保证他不会借助马士英等人的力量,狠狠地收拾东林党呢?
基于这个原因,东林党一直在为潞王朱常淓摇旗呐喊。可非东林党人也不傻,拥立之功怎么能让给你东林党呢?你不是不愿意拥立福王吗?我们就是要拥立福王。
非东林党人的理由很简单:福王朱由崧是与先皇血缘关系最近的皇族,你们无事生非地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是想干什么?
这种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如果想否认,就必须围绕着所谓的“七宗罪”来争论。皇位候选人之一被拉到大庭广众之下议论,成何体统?
可双方争论了半天,却发现了一个可悲的事实:他们说的话都没什么分量,真正拥有决定权的,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军阀。虽然他们暂时不在南京城,但如果他们不承认,这皇帝就没有任何价值。
最先看清局势的是马士英,他发现不光皇帝是傀儡,自己这帮文臣恐怕也是傀儡。于是他率先与军阀进行合作,与各位大佬进行合作,东林党人无奈,只得乖乖听候军阀们的指示。
士英已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送福王至仪真,于是可法等迎王。——《明史》·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二
马士英还算是识相,由于他率先与军阀联络,军阀们也希望朝堂上有一位自己人,所以马士英立刻成为了南方小朝廷上最有权力的官员。
在这种背景下,文臣们已经不再争论该立福王还是潞王的问题了,因为没有意义。这时候就该听军阀们的话,否则就是自找苦吃。于是,由于马士英受到了军阀们的认可,所以他建议由福王继位,军阀们点头表示同意。
至此,南明政权正式建立,福王朱由崧成为第一任皇帝,史称弘光皇帝。
最初面对拥“福”派,史可法等人都是一副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的模样拼死反对。但一听军阀们也决定拥“福”,史可法等人立刻鸦雀无声。因为他们知道,继续反对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如果军阀们决定拥“潞”,以马士英为首的拥“福”派敢表示反对吗?我敢断定,他们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反对。因为面对军阀们的枪杆子,谁敢反对,都会死得很难看。
当时的历史主角,早已换成以江北四镇为首的军阀们,但在东林党的笔下,历史依然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在继续。好象弘光政权之所以会灭亡,就是因为阉党又一次战胜东林党所造成的。
后世读者总喜欢说弘光皇帝昏庸,所以重用马士英等所谓的阉党成员,排斥史可法等东林党成员,岂不是荒谬?
由于史可法在后世的形象相对正面,所以排斥史可法的弘光皇帝和马士英的形象都很不堪。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史可法等东林党人习惯性地认为文臣高过武官一头,所以总在有意无意地争权夺利,这种行为当然无法获得江北四镇的支持。
既然无法获得江北四镇的支持,又怎么可能不被弘光皇帝和马士英等人排斥呢?
这不是孤证,我们可以看看刘宗周等人的遭遇,当他们对江北四镇流露出不满之后,立刻被清理出南明中央政府。
史可法虽然也对江北四镇不满,但总体上来看,他还是愿意与江北四镇达成合作的。可就算如此,史可法最后也被一脚踢到北方督战去了。
在南明中央政府中呼风唤雨的人,都是类似于马士英这样听话的人。
很多人说起崇祯皇帝,总说他不愿意南迁,导致南明的短命。
可根据崇祯皇帝十七年执政生涯来看,当他还是名副其实的皇帝时,就已经对官僚集团无可奈何了。为了战事而频繁加税,最后居然导致手上无兵可用。
单凭崇祯皇帝这十七年的表现来看,就算他也选择南迁,那也不过是另一个傀儡皇帝而已。至少当我横向对比崇祯皇帝和弘光皇帝时,真没发现崇祯皇帝比弘光皇帝更高明。
南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那是一个由众多军阀共同支撑的国家,这种国家注定只能是由多个实力派组成的松散组织,也注定只能成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破产,直接原因是失去了军队,这两个问题没法解决,到了南明一样只能当傀儡,无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