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璋引刘备入川,可谓是败笔中的败笔?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璋引刘备入川,可谓是败笔中的败笔,导致其丢地,成为阶下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14年,刘备率军兵围成都,益州牧刘璋见大势已去,对麾下的文武群臣说道:我父子二人经营益州二十余年,没有给益州的老百姓施加恩德,反而引发了战乱,使得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这让我怎么能够安心呢!说罢,刘璋就命人打开城门,出城向刘备投降。
刘璋,汉室宗亲,益州旧主刘焉之子,公元194年,刘焉病逝,刘璋即位,成为益州新主,但年轻的刘璋缺乏威信谋略,无法服众,麾下的部将赵韪则趁机向其发难,勾结益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发动叛乱,面对危机动荡的局势,刘璋无法应对,好在其父刘焉生前建立的“东州兵”力挽狂澜,击败叛军,将叛军主将赵韪诛杀于江州,才确保了益州的稳定。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汉中守将张鲁不听从刘璋的号令,割据于汉中,使得刘璋恼羞成怒,诛杀了张鲁的母亲及其族人,这件事情使得张鲁与刘璋彻底撕破脸皮,彼此敌对十余年。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受挫,转移战略方向为西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汉中地区,益州牧刘璋感到危机四伏,便派别驾从事张松出使,示好曹操,但曹操并没有按照礼节接待作为使者的张松,张松感到自己被羞辱了,便怀恨在心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清汉室宗亲刘备入川共同抵御曹操,保卫益州。
而益州牧刘璋缺乏权谋之术,想都没有想,便应允了这件事情,派遣法正和孟达等人请刘备率军入川。
当时,刘璋麾下的谋士黄权和王累对于这件事情持反对意见,他们告诫刘璋,引刘备入川,便是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但刘璋一意孤行,执意让刘备引兵入川。
公元211年,刘备统帅大军从江陵赶到涪城,益州牧刘璋亲自前往迎接,为其接风洗尘,随后,又给刘备大军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让其率军去讨伐张鲁。
刘备拿了刘璋给予的军用物资之后,并没有率兵去攻打汉中,而是进驻葭萌关,积蓄力量,按兵不动。
这使得益州牧刘璋大为失望,便催促刘备进兵,而刘备则是继续问刘璋要粮草和兵马,刘璋无奈,只好继续提供兵马和粮草给刘备,而这个时候,刘璋才开始逐步怀疑刘备入川目的不纯。
公元212年,张松的哥哥张肃将张松暗通刘备、图谋西川之事情上报给了刘璋,这个时候,刘璋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引狼入室了,连忙止损,作出补救措施,他先是诛杀了叛臣张松,然后命令益州境内的所有关隘封锁道路,严防刘备大军。
而刘备这一边,知道事情已经暴露,便与刘璋彻底翻脸,率领大军攻打益州之地,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的军师庞统被乱箭射死于落凤坡,使得刘备失去了左膀右臂,刘备不得已,只好向荆州求援。
荆州方面,则立即派出了诸葛亮、张飞、赵云三路大军来支援刘备,三路援军到来之后,刘备率军一鼓作气拿下益州多个重镇,并趁势攻到了成都城下。
站在城楼前的益州牧刘璋看着兵临城下的刘备大军,懊悔之极,悔不当初,自己轻信张松之言,引狼入室,致使如今落到这番田地。
刘璋本想做困兽之斗,但性格太过懦弱,不敢直面困难,又想到战事一起,生灵涂炭,便示意近臣们开城门,向刘备投降,刘备入驻成都之后,便将刘璋迁至公安居住,以诸侯之礼相待。
但是性格暗弱的刘璋可谓是命运多舛,公元219年,东吴大将吕蒙、陆逊率军突袭荆州,占据了荆州之地,刘璋也因此归于东吴,吴主孙权封刘璋为益州牧,居于秭归,最后病逝于东吴之地。
我们纵观刘璋的一生,作为东汉末年守成的一位封疆大吏,他做得并不合格,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刘璋都没有展现出一位封疆大吏的霸气和野心,他本想偏角一隅,苟且偷安,但东汉末年的乱世,根本不给其机会,为求自保,刘璋使出了一招“引狼入室”,可谓是败笔中的败笔,导致其丢地,投降,成为阶下囚,这也正对应了那句:性格决定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