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辽国如果亡了,北宋也会保不住?

  唐朝的繁荣盛世,随着唐朝的灭亡,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浪潮之中。

  后来,赵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北面有强大的辽国,他们占据了幽云十六州这些广阔的平原地带。有了这个地带,辽国可以随时进攻北宋,而北宋却没有任何天险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筑作为点状据点,以此,来抵挡契丹人的铁骑。

  更有甚者,北宋的步兵都是靠着血肉之躯,抵挡契丹骑兵的进攻,就算赢了,也是惨胜。

  在北宋刚刚建立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就对国家进行了一番休养生息,国家力量也渐渐恢复。后来,宋太祖去世,他的弟弟赵光义接替了皇帝的位置,也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和哥哥赵匡胤的关系很好,但是,自古以来,汉人皇位的继承方式都是父死子继,也就是说:宋太祖死后,应该由他的儿子来接替皇位。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的弟弟会继承皇位呢?

  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着疑问的,据说,在宋太祖死的当天晚上,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太祖赵匡胤在一起,还有人听到了二人房间里有动静。后来的事情就更加奇怪了,得知宋太祖死后,宋太祖的皇后非常震惊,用乞求的口吻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

  很显然,宋太祖的皇后已经觉察到了政变的味道,她自知自己的儿子肯定是新皇帝的最大威胁,这才有了那种惶恐的表现。

  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之后,有些人对这个新皇帝不服,所以,他急于表现自己。

  毕竟自己也曾跟着哥哥打过天下,并不是一个草包的他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他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把年号改成了太平兴国。宋朝的年号比较有意思,和其他朝代不同,他们的年号都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这个年号的意思就是:要让天下兴盛,但是,事实上却没有做到太平。

  急于求成的宋太宗,刚当上皇帝就展示了很大的雄心,他也是希望自己能像秦汉隋唐的这些大一统的帝王一样,他要再次统一全国,做一个名垂青史的皇帝。有了雄心之后,就是确立目标了,宋太宗的首要目标就是北汉,然后,再击败辽国,夺取幽云十六州。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而辽国的前身就是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族,他曾接受过唐朝的册封,算是唐朝的属国,地位比唐朝内部的郡县稍低,但是,它仍是唐朝的一部分,可以说,辽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个正统的王朝。

  而北宋是赵匡胤篡位得来的,是他们夺了后周的天下,后周又没有了唐朝的法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曾经作为唐朝属国的契丹,在正统性上是要强于北宋的。之所以要说正统,是因为在古时候,一个国家的正统性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正统性就不配得到天下。

  宋太宗赵光义想要对付辽国,不仅要在正统性上强于辽国,更要在实力上强于辽国。

  当时,辽国的掌权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小名叫萧燕燕,听着挺温柔,实际上,萧燕燕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美女政治家。萧太后的家族非常显赫,在整个辽国,出现过五位皇后,十几名北府宰相,是货真价值的政治家族。

  萧燕燕的父亲名字叫做萧思温,娶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也就是萧燕燕的亲生母亲。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辽穆宗之弟太平王;次女嫁给辽景宗之弟赵王。生长在这样背景深厚的家庭里,对子女的教育肯定都是上等的,萧燕燕本人就深受教育,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很强的能力。

  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本人其实是,并没有多大的能力,但他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有的。

  有一次,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大臣出去游玩,这个冷酷的皇帝,因为得罪了一些害怕被他杀掉的人,就被人突然刺杀了。这个消息非常重要,萧思温就展现出了审时度势的能力,他连忙封锁消息,并及时通知了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辽世宗次子耶律贤。

  这个决断非常重要,因为,萧思温的这个举动,就明摆着是让耶律贤来继承皇位,因为,他只通知了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而没有通知其他耶律家有继承权的皇子。如果说,这是选举领导人的话,就是等额选举,在竞争性上就是零。

  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耶律贤就赶紧带领自己的亲兵赶赴辽穆宗的死亡地点。当然,耶律贤在萧思温的帮助下,顺利的继承了辽国的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辽景宗。他非常感激萧思温的帮助,对他非常信任,一回到首都,辽景宗就对萧思温加封高官,赐予厚禄。

  之后,辽景宗还让萧思温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并加封他为魏王。所谓北院、北府等都是辽国的地盘,“一国两制”最早的发端就在辽国。

  辽国为了更好的统治汉地和原来契丹族的游牧地区,就创立了“南、北面官”制度,也算是“一国两制”的雏形。

  南面官主要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区,在那里用传统汉人的管理制度,设置郡县等,主要管理汉人。北面官主要是契丹贵族们担任,主要管理契丹族等,地位要比南面官高。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创举,对于辽国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帮助。

  因为,父亲萧思温的原因,萧燕燕就嫁给了辽国皇帝耶律贤。而耶律贤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面对千疮百孔的国家,辽景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耶律贤因为先天原因,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治理国家也是有心无力。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辽景宗在虚弱的时候,连马都无法驾驭。这对于天资聪慧的萧燕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与丈夫辽景宗的接触中,她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很有悟性,深得辽景宗的欣赏与信任。

  在辽景宗身体不支,不能上朝处理政务的时候,萧燕燕就被辽景宗委以重任,代替辽景宗处理国事。

  最初的时候,萧燕燕还需要父亲的调教和指导。后来,萧燕燕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女政治家。辽景宗对萧燕燕也更加放心了,将朝政基本都交给了自己的爱妻萧燕燕来打理,因为,这个女人是他最信任的人。

  可是,另一个打击很快就来了,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被政敌刺杀,这时的萧燕燕才17岁。

  失去父亲的萧燕燕变得更加的成熟,在丈夫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全力辅佐丈夫推行全面改革,大大增强了辽国的实力。而好运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来,不久之后,萧燕燕就为辽景宗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更加深了辽景宗对她的宠爱。

  随着国力越来越强,萧燕燕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甚至,她的话就是于皇帝的话,当然,这也是皇帝特地叮嘱的。从此之后,萧燕燕和皇帝就有了同等的地位,辽国的大权也彻底交到了萧燕燕的手里。而此时,磨刀霍霍的北宋皇帝赵光义刚统一了南方,可谓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赵光义不顾辽国的警告,继续向西北进攻,把北汉也给灭掉了。在辽国看来,北汉完全可以作为宋、辽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

  然而,萧燕燕想得太过简单,宋朝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中国,消灭辽国才是它的最终目标。

  当然,北汉在宋太宗赵光义的强大攻势下灭亡了。按说这个胜利,是近百年来没有的,这时候除了辽国之外,南方已经统一了。应该在此时好好犒赏一下士兵,让大家休整一下。但是,赵光义此时已经是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战神,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收复幽云十六州了。

  赵光义在灭掉北汉之后,让自己的部队徒步六七百里进攻辽国,这种长途奔袭,已经透支了宋军的意志力和体力,在面对强大辽国的时候,无异于待宰的羔羊。萧燕燕为了能够诱敌深入,把麻袋阵扎好,想一举把宋军全部吃掉。

  在宋军刚开始接触的契丹军队的时候,契丹军队就“一触即溃”。这是个大胆的想法,很符合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果然,赵光义的部队上当了,连续攻克了幽云十六州里的很多军事要地,宋军从上到下,都产生了骄傲的情绪,好像这不是打仗而是郊游。

  在高粱河,辽国开始展示出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宋军多面受敌,在契丹骑兵的冲击下全线瓦解,死者无数。就连宋太宗赵光义都差点死在那里,他的腿部遭到了重创,被利箭射伤,甚至,为了活命,他不惜骑着一匹驴逃跑了。

  此战,宋军的大量装备和粮草都被辽国缴获,辽军大获全胜。

  甚至,为了真正打疼北宋皇帝赵光义,次年,萧燕燕领导的契丹军队又再次南下,把宋军打的是落花流水,还俘虏了北宋的几员大将。此时的赵光义,再也不敢进攻辽国了,毕竟,御驾亲征这种事,不是谁都能干的,去年要不是自己跑得快,估计已经成为俘虏了。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心,一直没死。对于宋朝来说,幽云十六州是自己的命门,契丹人控制了幽云十六州就等于卡住了北宋的脖子,北宋最大的软肋就在这里,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最担心的事情,后来北宋消灭女真族的金国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宋太宗是铁了心要收复这个地方。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辽国发生了变故,辽景宗去世了,萧燕燕12岁的儿子登基,国内形势很不稳定,所谓“主少国疑”。宋太宗一看机会来了,就再次收拢军队,将部队一分为三,在三个方向上全面进攻辽国,这一年是雍熙年,此次战役也被称为:雍熙之役。

  萧燕燕再次发挥了她政治军事的才能,仍用老办法诱敌深入。北宋东、中部的两路大军被契丹人打的落花流水,最终,北宋的西路军却是先胜后败。这次,宋太宗赵光义可谓是被萧燕燕用相同战术再次打败,用同一只手打了两次脸。从此,赵光义再也不谈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事了。

  其实,辽国和北宋在文化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毕竟,契丹人已经被汉化了很长时间。当然,契丹人兼具草原帝国和中原王朝的特点,导致其王朝空前的强大,统治艺术也非常高超。在蒙古草原上的军事贵族,之所以不敢反抗辽国,就是因为辽国支付给了他们俸禄,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在草原上守卫。

  除此之外,草原上的军事贵族,也可以用自己的武力,来消除来自其它方向势力的威胁,以此来保障,包括辽国在内的中原腹地的安全,这对于身处内陆的北宋王朝也是一件好事。作为已经汉化的辽国上层贵族,他们本身的侵略性已经大大下降,也愿意与北宋和平共处。

  因此,北宋也有了一个稳定而没有野心的“好邻居”。

  可以说,如果没有了北面这个“好领居”,北宋哪有日后的百年安定,北面很可能会经常遭到草原游牧民族的冲击,北宋也可能早就亡国了。后来,作为军事部落联盟性质的金国灭掉了辽国,北宋也随之灭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相信,北宋皇帝是不会资助女真族去消灭辽国的,不会让北宋失去一个最好的屏障,从而,导致北宋深以为耻的巨大灾难:靖康之耻。

  可是,历史不能重来,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